核心提示
风驰电掣,卷一路狂飙;驰骋飞奔,荡万里征尘……他痴迷赛车,享受比赛,迄今已参加国内外汽车越野拉力赛100余场,在60余项赛事中摘金夺银,被业界誉为越野“霹雳手”、赛场“卡车王”。
他就是生于我市孟州、长在黄河岸边的职业赛车手侯红宁。近日,他夺得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卡车组第五名,创造了国内卡车赛车手的最好成绩。趁他赛后休整期间,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怀川游子,探寻他在赛车路上留下的人生辙迹。
从小怀揣“赛车梦”
7月24日16时45分,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广场,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收车庆典仪式在鲜花、香槟和掌声中举行。从我市走出的赛车手侯红宁驾驶的卡玛兹赛车,在历经半个多月、穿越1万多公里的征程后,夺得卡车组第五名的佳绩,创造了国内卡车赛车手的最好成绩。仪式台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亲手为侯红宁颁发奖杯。
侯红宁今年39岁,是孟州市会昌街道侯庄村人,27岁步入赛车界,迄今已参加国内外汽车越野拉力赛100余场,在60余项赛事中摘金夺银。
孩童时期,侯红宁就对汽车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兴趣。那时农村的汽车还很少,每次有汽车从村里经过,他都会追着汽车跑很远。当时没有汽车玩具,小红宁就用高粱秆做成摩托车、小轿车、大卡车等玩具,让“汽车”在自家院子里“驰骋”。
1987年,港京汽车拉力赛途径孟州。刚满10岁的侯红宁站在人群中,看着一辆辆赛车呼啸而过,心潮澎湃。他说:“将来我也要开车飞奔,跑得像风儿一样快!”随后,他经常在电视上观看各种汽车比赛。
上初中时,侯红宁就学会了开拖拉机。暑假里,他和村里的大人一起拉沙子往建筑工地送。拖拉机在沙土地上不好走,再加上沙场里道路狭窄,很多成年人三番五次都难将拖拉机车斗倒到位,可小小年纪的侯红宁就能将车斗一次性对准装沙口,以至于后来大人将拖拉机开到沙场后,就把倒车的任务交给了侯红宁。
18岁那年,侯红宁顺利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成为一名物流公司驾驶员。那时虽然工作很忙,但他并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没有机会进行专业赛车训练,他就买赛车杂志,根据书上的技术要领去理解和感悟。
2000年秋的一天,侯红宁听说郑州北郊某地举办赛车培训班。尽管当时工资并不高,但他毅然报了名。赛车培训班结束时,经过严格考核,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4年夏,中国短道汽车拉力赛在郑州举行,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侯红宁第一次走上赛场,就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由此,侯红宁拉开了赛车路上的人生序幕。
2004年,侯红宁夺得福田“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大赛总决赛亚军;2006年,他夺得“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大赛郑州站冠军;2007年,他夺得全国卡车大赛个人年度总冠军、车队总冠军……
汗泪交织赛车路
“在许多人的眼中,赛车运动充满惊险与刺激,虽然一路上鲜花、美酒、掌声不断,但赛车手经历更多的是沙漠、戈壁、激流、险滩,还有烈日、高温、狂风甚至是沙尘暴,汗水和泪水洒满了赛车路。”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结束几天后,电话那头的侯红宁依然嗓音沙哑。
侯红宁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训练和参赛经历。赛车路段经常安排在戈壁、沙漠,这些“魔鬼赛段”会让不少赛车手陷入困境。沙漠地形复杂,赛车在高低起伏的沙梁、沙窝行驶,车手们称之为“过刀山”“走涮锅”,稍有不慎就会翻车。
在沙漠戈壁赛段,赛车手不仅要承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还要忍受炎热高温的考验,再加上身穿厚重的赛车服,一路上全身的衣服基本没有干的时候。头盔里,即使汗水蜇得眼睛睁不开,赛车手也顾不上擦拭。他们随车携带的矿泉水,拿起来喝时甚至都会烫嘴。
有一年秋季,初学重卡的侯红宁与队友一起进入罗布泊进行适应性训练。那里白天的气温高达60℃,最高时高达80℃。两周时间过去了,训练接近尾声,他们携带的食物和水也将耗尽。可天气突变,一场几十年未遇的沙尘暴袭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连自己伸出的手指都看不清楚。
人和车都被困在沙海里。3天过去了,食物和水已经耗尽,可依然不见风停的迹象。车队与外界无法联系,死神一步步逼近。此时,供给车上只剩一只奶羊,大家靠每天分得一小杯乳汁,才坚持到沙尘暴停止。
2013年秋,侯红宁母亲患重病住院,可他正在大西北参加比赛。接到家里的电话,侯红宁恨不得一下子飞到母亲身边。但是,比赛正进入白热化状态。领航员见侯红宁心神不宁,建议他中断比赛赶紧回家。侯红宁抹掉泪水,驾驶车辆继续前行。
比赛结束了,他不仅获得两个赛段的冠军,而且获得整个大赛的冠军。
在比赛途中,意外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今年7月21日,也就是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收官前第三天,侯红宁和其他赛车手在嘉峪关附近再次遭遇了沙尘暴的袭击。铺天盖地的风沙把赛道标志刮得东倒西歪,侯红宁在风沙中努力把控车辆。而他的“战友”则没有那么幸运,有一辆赛车经过沙峰时翻车,而另一辆赛车还着起了大火。
侯红宁说,要在赛场上取胜,赛车装备和驾驶技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赛车手的心态。面对困难和障碍,冷静、坚持、乐观,比什么都重要。
打造梦想新高度
2010年以来,侯红宁战绩愈佳,在他参加的汽车拉力赛中,几乎都能摘金夺银。2014年,他在中欧越野挑战赛中夺得冠军。这一次,他战胜了欧洲冠军,这也是中国车手第一次战胜欧洲车手。
谈及刚刚结束的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侯红宁介绍,这项拉力赛创办于2009年,往年比赛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今年的拉力赛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终点设在北京。今年发车仪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参赛车手发来贺信,预祝车手能够展现最好的职业技能、顽强的精神和必胜的决心。此次赛程全长1万多公里,分15个赛段,穿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侯红宁说,这场全新探险不仅让车手重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更是对他们的体能、意志以及驾驶技术的严峻考验。
7月8日,侯红宁驾驶卡玛兹赛车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出发,与他同时发车的还有其他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辆赛车。由于卡玛兹车系是俄罗斯生产的,所以车组里的机械师都是俄罗斯人。开赛前一个月,他们在进行适应性训练时天天摸爬滚打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磨合,他们在赛程中才能配合得非常默契,相互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使对方心领神会。
“一路充满艰难。遇到的最大考验就是天气问题,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天气异常炎热。此外,全程特殊路况赛段长约5000公里,这是我所经历的难度最大、强度最高的一场比赛,非常具有挑战性。”侯红宁说。
“进入中国赛段后,天气酷热难耐,平均一天要行驶八九百公里,有时候真想停车放松一下。但这就是比赛,我只能咬牙坚持,调整心态,同时注意保护车组人员和车辆,努力控制比赛节奏。”侯红宁说。
头一回参加国际重卡拉力赛,侯红宁就取得了卡车组第五名的好成绩,刷新了中国车手在世界级大赛卡车组的最佳成绩。对于这一切,侯红宁更看重的是比赛之外的收获。他说:“我跟其他国家的车手一路同行1万多公里,相互学习交流,积累了宝贵经验,使我离世界最顶端的达喀尔拉力赛又近了一步。”
“达喀尔拉力赛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世界上最艰苦的拉力赛。”侯红宁说,“自己既然选择了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那么,达喀尔拉力赛就是自己的人生之梦。”
采访间,记者心生一种期望:希望早日在达喀尔赛场上看到侯红宁的身影,看到怀川人驾驶赛车追风逐电的英姿。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天南地北焦作人》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391)8797351
手机:1393816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