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拍卖平台首次将今年6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集中进行拍卖,但追捧者寥寥,截至8月6日22时拍卖活动结束,只有河北省文科状元袁嘉玮、贵州省文科状元林中文、贵州省理科状元潘丹阳的3份笔记被拍出3000元或1000元,其余笔记流拍。事实上,高考状元拍卖笔记引发网友争议,有3位省级高考状元因不堪压力,于拍卖活动举行之前退出了竞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风开季节:高考状元笔记对其他学生是否有用暂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倘若没有高考状元这张名片,这些笔记恐怕会无人问津。换个角度看,这家拍卖平台的举动是对高考状元的商业炒作,大家还是谨慎购买吧。
@风景城赏风景:有人喜欢在喧嚣闹市上读书,有人愿意在安静环境里思考,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考状元笔记只是个性化学习记录,并不具备普世的指导性,大家只能借鉴,刻意效仿可能会适得其反。
@江苏日月江南:高考状元笔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学习方法上可以给他人借鉴,但学习方法没有标准答案,高考状元笔记的追捧者寥寥,正说明人们已经变得更加理性,拍卖遇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更时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他人很难效仿,这或许是高考状元笔记流拍的主要原因。就算买到了高考状元的笔记,大家也要用心领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性地吸取经验,这样得到的学习方法才真正属于自己。
@王者微小:有需求才有市场,部分高考状元笔记成功拍卖,说明有不少学子希望借鉴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既然是市场行为,就让市场说话吧!
@我很丑其实我很二:高考状元笔记,能够系统地反映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高考经济”的产物,如果高考状元笔记能被其他学生循环利用,何乐而不为呢?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拍卖高考状元笔记,有人愿卖、有人愿买,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人的笔记再好,也不一定适合自己,要想提高考试成绩还是要自己发奋努力。
@装满阳光再出发:在我上高中时,部分老师会叮嘱大家认真写笔记,高考后或许会有附加价值。
@山西马全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很难被其他人复制。其实,学习如育花,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每种花都是依季节盛开,走自己的路,才能看到灿烂的人生之花。
【下期话题】
官司与亲情
由于3个女儿10年不打电话、不回家看望,69岁的杨正元将女儿们告上法庭。但3个女儿解释,并非自己不孝敬父亲,而是“有家难回”。近日,该案件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人民法院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束,3个女儿每年各探望父亲两次,并每月至少打一次电话问候父亲。不过,杨正元虽“赢了官司”,却“输了亲情”。一场关于“常回家看看”的官司,让人唏嘘不已,再次感慨“清官难断家务事”。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