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见习记者贾定兴)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即日起,我市全面开展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着力解决食品生产经营中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夏秋之交温度高、湿度大,易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是餐饮行业中毒事件的易发、高发季节。为保障全市食品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治理,通过“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治理、行为大规范”,达到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整体增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规范、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全市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将持续到10月底,治理过程中将突出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治理。在对生产环节的治理中,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把连续抽检不合格、投诉举报较多、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行业和区域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突出抓好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料、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和“一非两超”、塑化剂、苯并芘、食品标签标志不规范等重点问题的排查治理。
在对流通环节的治理中,将突出对城乡接合部、农村、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小食杂店等重点单位,食用农产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酒、调味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治理。
在对餐饮环节的治理中,将突出对秋季开学前后、中秋节、国庆节等重点时段,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中央厨房、农村集体聚餐和小餐饮单位等重点业态,以及肉类制品、自制火锅底料、面制品、节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严格排查“一非两超”问题,杜绝违规采购和使用亚硝酸盐等现象。
据介绍,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我市将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隐患大排查。按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不同环节的监管要求,结合日常监管、监督抽检、专项整治、举报投诉、案件查处等掌握的信息线索,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和问题进行重点治理,消除风险隐患。
我市将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资格、经营行为、食品生产经营条件保持和不合格食品处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排查风险隐患,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农村地区生产销售“五无”食品、“一非两超”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
针对节日消费特点,我市将组织开展中秋、国庆节日食品集中整治,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酒类、饮料等节令食品为重点,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农村、城乡接合部、学校及校园周边、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和区域集中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为群众节日饮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