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人将肥胖视为发福、富态的象征,但近年来,大量研究与事实证明,肥胖与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中风等,儿童肥胖甚至危及终生。肥胖已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健康隐形杀手”。一般而言,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胃强”一类。因此,外科常采取缩减胃部手术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中医是如何认识肥胖、如何治疗的呢?今天,我们《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主任陈百顺,为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肥胖的话题。
主持人: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体重超标和肥胖的人。不过,很多人认为,肥胖并不是病,除了影响形体美外,似乎对我们的健康并未产生多大伤害。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陈百顺:不认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早在1984年,肥胖就被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定义为一种疾病。但是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问题报告发表以前,它没有被认为是一个严重公共卫生及医疗问题。1997年,WHO宣布肥胖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因为肥胖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和Ⅱ型糖尿病等相关伴发疾病的危险性,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肥胖病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WHO 还宣布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肥胖不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多因素慢性代谢性疾病,还是多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重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研究发现,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已经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高血脂病、代谢综合征、骨关节病、某些癌症等众多易患病种。
主持人:肥胖是如何界定的?为什么胖人会越来越多?
陈百顺:对于肥胖,WHO是这样定义的:体重指数(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中国定义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同时,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定义为腹型肥胖,其危害与体重指数高者一样大。体重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肥胖是现代生活方式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是指由于摄食含过多热量(卡路里)的食物,又没有消耗足够热卡的能量,加之食物组成不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高糖、食盐、酒精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过度紧张、生活长期不规律等导致的一种疾病。肥胖是由遗传因素、生理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相互影响所诱发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过量的脂肪、过量的蛋白质、过量的热量,而且缺乏运动,导致肥胖的人越来越多。
主持人: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
陈百顺:肥胖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美国营养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体重比正常人重10%以上者,患高血压的概率高6倍、患心脏病的概率高1.5倍、患糖尿病的概率高5倍、患胆结石的概率高2.5倍、患月经异常的概率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概率高6倍。目前,中国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面对肥胖人群严重超标,专家呼吁设立“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
主持人:陈主任,中医是如何看待肥胖的?
陈百顺: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肥满、湿阻、消渴、胸痹、胁痛、眩晕、头痛等范畴。一般认为,其中医病机是这样的:素体肥胖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损伤脾、肺、肾之气,酿生痰湿,阻滞气机,化瘀阻络,致使以痰湿(痰热)、血瘀、火热为标,脾虚、气虚、阴虚为本的顽症。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以气虚痰湿偏重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的一类病。在中医看来,其病因除先天禀赋外,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及年老体弱也是发病原因。
主持人:中医该如何治疗肥胖病?贵科在这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呢?
陈百顺:西医针对肥胖及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高脂血症等的治疗,机理明确,但本身可以引起代谢紊乱,造成患者依从性差;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认识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可以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状态,优化体重指数及血压水平,在改善体质、缓解症状、调畅情志、改善生存质量上体现出一定的特色。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肥胖的主要手段,针灸和手法按摩、耳穴治疗等外治疗法也有独特疗效。《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则将肥胖分为胃热滞脾型、脾虚不运型、痰浊内盛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各医家临床上则多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各有不同的辨证分型来指导治疗用药,分别从肝、脾、胃、肾、心、肺等脏腑定位,以痰、湿、热、气郁、气滞、血瘀等致病因素为区别点,大体可以归纳为虚、实两大证型:以胃热、痰浊等为主的属于实证,以脾虚、气虚、脾肾阳虚为主的是虚证。近年来,我科对肥胖跟踪研究认为,其病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肾、肝等。因此,对于肥胖,我科在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主,兼化痰渗湿、活血祛瘀,以期标本兼治。同时,我科还运用降脂方合并脂肪肝治疗仪治疗肥胖引起的高脂血症,效果也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