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在刚刚召开的全市重点项目暨“三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获得城区第一名,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作为我市新的增长极,示范区项目建设上半年持续发力,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同比增长17.8%。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57.1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8.1%。
创新推进保障机制,提升支撑力。示范区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最有力的工作抓手。一抓在建项目。认真落实重点项目暨“三区”建设八项推进措施,坚持领导分包、现场办公、台账管理等制度,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今年,示范区共安排项目109个,总投资267.9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2.62亿元。截至目前,在建项目8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3个省重点项目、20个市重点项目均超时间进度完成投资计划,星通北斗、新康华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二抓开放招商。上半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0个,总投资79亿元;正在对接洽谈项目30余个,预计投资额210亿元。其中,蒙牛集团计划投资23亿元打造百亿元乳制品产业集群,通号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通号产业园。恒大集团将投入115亿元参与城中村改造及水系周边区域集中连片开发,拟占地3600亩建设御景湾城市综合体,一期土地已公开出让。三抓项目储备。按照“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的标准,加强项目谋划争取、包装论证,现已储备项目82个,总投资412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PPP项目有望纳入国家示范项目库。
创新科技合作载体,提升竞争力。上半年,位于示范区的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其中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金量大增。示范区一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学生创业园,已入驻科技企业29家、创新创业团队55个;与郑州防空兵学院共建全国首家无人机产学研用综合产业基地。二是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除每年1500万元科技经费之外,还拿出约2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科技创新。该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21家。区内46家企业与国内外5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建成产学研联合体40多个,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余个。三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积极对接磁悬浮电梯产业园、纯电动汽车增程器、中山国安锂电池隔膜及电磁屏蔽膜等高科技项目。四是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张传虎博士领军的阀门行业标准制定者——华科公司已在示范区创业中心挂牌运营。与王复明院士合作建设的非开挖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互联网+”工程医院等创新型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创新要素共享平台,提升内生力。示范区始终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推进产城互动。实施道路及配套设施项目25个,一批房地产项目及正大国贸、科技总部新城、韩公教育园区等商业和公共服务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应急转贷平台为4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6150万元;投资500万元,与建行焦作分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与北京凯联等知名公司合作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政府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与江海证券合作发行总规模10亿元的企业债券。三是优化企业服务。加强对上沟通,积极协调解决12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定期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研究制定12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