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里约之约丨山阳城 上一版3
龙腾万里必凯旋
“非洲之花” 盛开
中国“速度”登场 孙杨出战成疑
难忘U-17
图片新闻
老 城 祭
即将忽略的夏天(组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 城 祭

作者: □王小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们这一茬老人,多出生在抗战以后,对老城的记忆不多。出生时,日伪政权已经不在武陟老县城了,搬到了沁河北岸的木栾店南大街。他们占据民族企业家鲁连城的祖屋,县政府、公检法都在那里办公。孩提时代,老城就在沁河南岸。冬天和春天,晃悠悠的浮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夏天和秋天,渡口艄公唱着覃怀古调,凄惨悲凉。站在南岸堤上看老城,房屋一年比一年少,街市一年比一年荒凉。我们的老城记忆,全都写在隋史、唐书和地方史志上。

  在武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早的县城是大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设武德县,治所在大城。刘邦登基,汉高祖二年,设河内郡、怀县,怀县治所在今土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废修武县,设武陟县,管理的基本上是修武地面,加上武陟城关和三阳、宁郭。唐太祖李渊武德二年,恢复修武县,把武德县、怀县并入武陟县。他不用武德城、怀县城作武陟县城,于武德四年在日渐繁荣的运河码头营建了武陟新县城。这就是武陟老城。

  隋炀帝大业四年,隋炀帝发动百万民工修通了北运河。隋代大运河在哪里,历史记忆已经模糊了。最清楚的记载是明代水部主事的《解疑备考》,说隋炀帝大运河从原村起、经窑头、孙庄、西仲许向南经古槐庙向东,到小岩村向东北四十五里,在获嘉县红荆咀入卫河。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到李渊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只间隔11年,隋唐大运河漕运无阻。南码头建武陟县城,北码头堆积木料建材,形成了木栾店。老城是水陆码头,九州通衢,汇山陕、山东百货,聚京广财富,富甲一方。老城不仅是武陟县城,很长时间也是府道衙门所在地,其繁华载于方志图册。木栾店也成为华北十大名镇之一。

  浮桥和码头渡船,诉说千年历史:南边的老城,是行政衙门所在地,厅堂楼阁,威风八面。北面的木栾店供给老城衣食材料,渐渐形成了西大街、东大街、坊街、花店街。老城官府极尽豪华,木栾店市场聚结人气。前五百年共荣共生,一齐繁荣,后五百年却出现逆转。

  明代万历年间,沁河在莲花池决口,引黄河水倒灌,危害华北。河道总督潘季驯下决心根除武陟沁河水患,修筑金堤(石头堤),将沁河水在老城与木栾店中间穿过后直接向南,在方陵入黄河。河水陡然转弯,木栾店成了凶险之地。百姓、商贾急了,在虎狼街码头修了观音堂,在石料码头修了关爷庙,在南大街北头修了千佛阁。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周鹤台(周万书)在老公安局南侧胡同口堤下立关爷石像碑,碑下埋了“避水剑”。也不是说佛祖神仙可以保佑黄河沁河安澜,而是民心可用,大家众志成城,加固堤防,确保了安全。繁荣的木栾店召集八方商贾,山陕会馆建成了,木栾店规模可以比美县城了。

  到了清朝,慈禧六十大寿后,河北道道台从北京回来,坐在道台衙门发愁。老城南面黄河河床高,北边沁河水位高,县城夹在中间,雨水排不出去。潮湿阴冷的衙门坐不住人啊。他把管辖彰德、卫辉,怀庆三府23个县的河北道衙门搬到沁阳了。河北道走了,怀庆府衙门也走了。怀庆卫也搬到了沁阳。老城的官府人役所剩无几,亭台楼阁少了许多,供应他们的商贩也搬到木栾店了。

  日寇铁蹄蹂躏中原,炸毁了武陟老城。孩提的我,站在浮桥观望老城的人往外逃。解放后年年看老城,老城人不停地往木栾店搬迁。老城残留的瓦砾,木栾店盖房子打地基,人们刨出来拉去填根脚了。老城房子少了又少。只剩10座了,只剩8座了,最后……唉!断了香火的城隍庙也拆了,搬到南关了。

  1980年,为了抵御沁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老城与木栾店之间100多米的河道必须加宽,河堤必须加固。杨庄改道工程即将开工,以老城作河道,重修南岸大堤。

  当时县里没有文物局,也没有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由县文化馆千平喜、宋拂青两位老师负责。宋拂青老师年过古稀,白髯飘飘,不能跑现场了。当时我在文化馆创作组工作,馆长临时抽调我日夜监控施工现场,保护地下文物。

  沁河改道是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赛跑的国家重点工程,机械化作业,日夜机器轰鸣。突然间,在老城西部挖出了一个汉墓群,有260多座汉墓。一座座砖砌的古墓,白灰墙壁上画着橘黄色的云朵,松柏、仙鹤,麋鹿和竹、兰、梅、菊,天堂板上画着和刻着日月星辰。说实话,在当时我们还没办法保护,也没时间保护这些壁画。墓中的陪葬品太多了。陪葬最多的是陶器,粮仓、酒瓮,盆、甑、坛、碗、碟、调羹,百姓生活用陶器一应俱全。一句话,平常家庭有什么,墓里就有什么。那可是200多个古墓啊,施工高潮时,我们每天一车一车往文化馆拉文物。文化馆没有文物仓库,大殿中、房檐下,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汉代陶器。

  我们清洗了部分陶器,感到它们细腻、光滑,造型优美。出于好奇,我从街上日用品门市部拿来一些瓦盆、瓦罐与出土的汉代陶器作对比,发现2000年后的现代陶器根本没法与2000年前的相比。现代人制作的陶器实在太粗糙、太没艺术水准了。2000年前的制陶工艺,让我惊叹不已。

  我们从汉墓里发现了13面铜镜,在一座大墓中,我们清理出一堆陶器构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了运回来,等到闲暇时拼对起来再看。

  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40元零8角,可我觉得我是武陟县第一富足的人。为啥?我屋内有宝。不仅有老城汉墓的宝贝,还有在大沙河里出土的商代“祖乙迁邢”的鼎、罍、斝三件青铜礼器。三足鼎一条腿活了,放在我办公桌上,用《辞海》垫着。它们都是价值连城啊。我说我富有,有人问你有多少钱?我说县财政没有我屋里的钱多。当时县财政一年收入才五六百万元,我桌子上哪一件青铜器不值几千万元、上亿元啊!

  可是,我们高兴不起来。我们害怕。几千件文物,我们怎么确保文物的安全呢?一天清晨,从工地传来消息,大堤上满都是钱币,人们正在疯抢呢。我们赶去一看,挖掘机挖出了一个钱窖,夜里看不见,拖带得满大堤都是,人们提着包儿,掂着篮儿在捡钱。我们一人守住钱窖,多人动员捡钱的人们把古钱币还回来。那天,我们运回来13麻包古钱币。文化馆腾出三间房子,堆放钱币。我仔细看看,挑出不同年代的钱币,发现从先秦到清代康熙年间的货币都有。有铁质的、青铜的、加铅加锡的,什么形制的都有,可谓是古代货币大全了。

  那一包陶器构件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找来一块红色平绒布,把陶器构件清理了,一件一件装配起来。经过一天拼对安装,啊,竟然是一栋陶楼,四层陶楼!陶楼还有院子,院子里有水井,有猪圈,还有陶俑、陶狗、陶猪。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康之家啊。我们照了相,报给上级文物管理部门。这件文物,是国家唯一的,时代最早的实物楼宇,印证了《竹书纪年》上描述的商周秦汉楼宇建筑,成了一级国宝文物。

  古墓的文物刚清理完毕,还没想好保护古墓壁画的方法。沁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就来了。木城与老城间的河道加宽了三四倍,洪水还是两岸平槽,水漫堤顶。如果改道工程没完成,木栾店危险了,华北就危险了……1982年8月2日,万人上堤,沁河平安度汛,真是值得庆幸。遗憾的是,那200多个古墓中的壁画等,再也找不到了。

  每每回忆老城沁河改道的那些日日夜夜,我都很激动。20年后,有一位货币收藏家研究老城钱窖的过程,断定有心计的我肯定保存有整套古钱币。我说虽然曾经守护过成堆钱币,但我没有。别说整套钱币,我一个镚儿也没有。他不信,说你给我一套古币,我给你一套房子。可惜我真的没有。我敬畏祖先,不敢盗窃2000年前老祖宗的东西,把古墓里出土的东西占为己有,欺天灭祖啊!

  老城淹没已经30多年了。30年前,我大发感慨,想问问老城钱窖的主人,有吃有喝住楼房,可以呀你。攒那么多钱币干吗?有用吗?

  老城没了,但它给我们的教益太多太多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