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最快可8秒钟生产一只鞋,同样是清洁生产车间。
该市通过“关搬转治”,倒逼了一大批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大个头”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仅该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就完成132.5亿元,同比增长149.3%,占全市的比重达88.7%,居全省产业集聚区第五位。
“六控一应”倒逼根治顽症
“借铁腕治污之势,不折不扣地推行‘六控一应’,彻底根除污染顽症,补足环保欠账。”孟州市环保部门负责人硬气地对记者说。
该市推行的“六控一应”措施为“控排”,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控尘”,治理扬尘污染;“控煤”,治理燃煤污染;“控油”,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车”,治理机动车污染;“控烧”,治理秸秆焚烧污染;“一应”,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
“控排”,推动了该市工业炉窑、水泥粉磨站的废气提标治理,对逾期未完成的实行停产、限产整治。其中,9家煤矸炉、4家石料厂拆除到位、复耕到位;砖瓦加工企业全部停产;已排查出的孟州市铸管厂、武桥瓦厂等18家土小企业,依法依规被拆除生产设施、断水断电、吊销执照,已关停。据悉,仅“控排”一项就腾出工业用地数千亩,为清洁生产的企业腾出了发展新空间。
“控尘”,该市22个在建和新开工的建筑、道路、市政等施工项目,全部落实施工过程的“六个百分之百”和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现场配制砂浆。不达标的施工企业被逐出该市建筑市场,为达标施工的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控煤”,该市所有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拆除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对目前仍未改造的177台锅炉,各乡镇(街道)、各企业正在精心组织,倒排工期,10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全部取缔了劣质散煤销售点,严管禁燃区使用高污染燃料,仅此一项就复耕土地500多亩。
“控油”,在全市推广使用国五汽柴油。同时,推广绿色涂装、控制工艺废气逸散等治理措施,全市木业行业、制鞋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治理。
“控车”,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进度,从今年11月1日起,该市将禁止销售达不到国五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控烧”,“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层层传递秸秆禁烧压力,确保不发生一起焚烧秸秆现象。
“一应”,该市按照重污染天气响应级别分别编制各级别的具体企业限产、停产和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道路扬尘控制等应急减排清单,确保遇重污染天气时,能够及时按照清单要求实施限产、停产、停工、限行等措施。强化重点时段管控,全力做好秋收、冬季采暖、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今年该市城区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水气并治”倒逼环保革命
记者在该市饲养大镇化工镇采访发现,一家一户的养鸭专业户已经全部组合为合作社。合作社共同投资兴建的集饲养、污水处理、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养鸭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与此同时,养猪、养牛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饲养基地,在该市划定的非饲养区以外,由该市统一规划,集中进行污水处理。该市部分河道因饲养企业排放污水,造成水体黑臭、散发异味的现象正在消失。
记者在工业强镇南庄镇看到,100台燃煤锅炉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清洁能源的燃气锅炉。所有关停的该镇涉及水污染的企业负责被强化环保培训。一位参加培训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过去他的企业有水污染现象,曾经不以为然。通过环保培训,他充分认识到环保生产的重要性,他欣然拆除了燃煤锅炉,关停了他的企业,他的思想上发生了一场革命。
城乡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群防群治成为该市环境保护的一大特色。
“大定街道办事处上作村垃圾池正在焚烧,产生了浓浓烟尘,散发着刺鼻的味道。”7月29日12时,一个群众举报电话打给了该市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督查局人员当即赶往现场,确认情况后,第一时间责令大定街道办事处负责人马上到现场进行处理,不到半个小时,垃圾焚烧就被扑灭。
该市整治城区黑臭水体,不仅有发改委、住建、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一天一通知、一天一交办、二天一通报、二天一动态的督查工作机制,更有多个群众志愿者团体参加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义务劳动。一些居住在该市市区内河附近的村民自觉行动,确保了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湖)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该市内河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获悉该市群众自发利用新媒体建立的环保督查工作群悄然建立。这个群每次将政府和群众环保督查情况以图文形式发到工作群内,标注需要整改的地方和相关责任单位,第二天对发现问题进行回访,做到发现一起,通报一起,促使政府部门和群众一起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