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
(据《中国青年报》)
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是到基层帮助贫困村脱贫,如果这些驻村干部能够尽职尽责,就能很好地起到精准扶贫的作用,但一些驻村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样的现象在多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这些滥竽充数的驻村干部,不仅不能成为帮助贫困村脱贫的积极力量,反倒因为慵懒散的工作作风,影响贫困人群的脱贫速度,让公众对政府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决心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形象。
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重视不重视,那就是态度问题了。驻村扶贫干部如果只是因为应付要求而去做做样子,那当然不可能有任何扶贫效果,反而会给基层添麻烦。所以,对那些敷衍了事或者根本只是挂个名的驻村扶贫干部,召回并且辅以相应惩处,没有一点问题。
云南召回不称职的驻村干部,是对驻村干部的合理整治,但召回不称职驻村干部只是第一步,还要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监管力度,如云南派出监督检查组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对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实行召回,而被召回的不称职干部,除影响个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外,对派出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及副总队长年度综合考核成绩,也将予以不同程度的扣分,并取消评优资格等。这些举措能避免驻村干部玩忽职守,避免表面驻村,实则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现象发生,能激励驻村干部尽职尽责,发挥好扶贫帮扶的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在派出驻村干部时,要避免派出“老弱病残”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一些部门不重视驻村扶贫,才使一些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出现在贫困村。所以,除了事中的监管及事后的惩戒,还要有事前的严格把关,把真正的“精兵良将”派出去,真正重视驻村扶贫工作,还要对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扎根基层,让他们积极主动行动起来,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