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夜幕降临,摩天大楼灯火璀璨,街边店铺霓虹灯广告流光溢彩。“不夜”的明亮城市诉说着繁荣的同时,也暗藏隐忧:灯光之下,无法再看见璀璨的星空,超亮的户外广告牌带来的光辐射,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光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治理。(据《经济参考报》)
自古以来,人们总愿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深情而富有诗意地将光明视为神的造化与恩赐,希望以灯光驱赶夜晚的寂寞,延长白天的喧嚣。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不夜城”的行列,人们在感叹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时,也饱受其扰。就焦作而言,就有不少市民曾向记者反映过光污染问题。然而,与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相比,光污染无形、无声、无味,更加具有“隐蔽性”,只有部分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身体健康更加在意的市民关注这种污染,而这部分“小众”的呼声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共鸣。
但在发达国家,人们早已认识到光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性规范,美国甚至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作斗争。在纽约,政府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有严格规定,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有严格限定,只有在节假日纽约全城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且夜里两点后必须关灯。
据澳大利亚《宇宙》杂志报道,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全球7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人类正在失去美丽的夜空,而正是人工照明导致星空消逝;在没有光污染的晴朗夜空,人们可以看到7000多颗星星,但在城市灯光的影响下,通常只能看到30颗左右。
其实,光污染的危害远不止“失去”星空那样简单,它对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影响也不容小觑。以我们大脑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为例。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机构对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而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制约和光神经控制,夜间分泌量是白天的5~10倍,光污染会使大脑难辨昼夜,从而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量,影响人们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莫让城市灯光淹没璀璨星光。多年来,人们都把“不夜城”作为衡量城市繁华程度的标志,这也是霓虹灯在城市野蛮生长的催化剂和风向标。治理光污染,需要民众诉求、部门重视、法规补缺,更需要城市规划者更新发展理念,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我们当持之以恒,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眼净的美丽家园为争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