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全体员工智慧和力量聚集了起来,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从锂电池到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再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打通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迈上了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车载未来的新征程。
仔细分析多氟多的转型发展,其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正是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与管理中,形成了一种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都有创新的意愿,每个企业也都或多或少地具备创新的能力,而这种意愿和能力能否及时并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创新文化。多年来,多氟多借助创新力量,不断迈出转型升级步伐,也让自身成为一所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大学校。
多氟多通过新产品研发过程和产业化,围绕高性能氟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和关键性技术方面,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了《科技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研发人员激励考核奖励制度》等,对创新人才积极实施股权激励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行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
多氟多还鼓励大众创新,在公司内部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着力发掘群众的瞬间灵感和创造性。尊重员工的发明创造,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在全公司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文化氛围,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创新,在管理中创新,并且以宽容、支持的态度去鼓励创新,使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活跃起来。员工围绕企业管理、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劳动效率等课题进行攻关,建立多个创新工作组,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多年来,多氟多收到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其中关于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的建议占75%以上,每年发放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奖等200多万元。合理化建议制度成为企业活跃的创新源泉,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形成了一种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创新文化。
同时,多氟多还十分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步建成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河南省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内最大的独立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又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多氟多还注重具备完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多氟多把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以上用于研发费用支出,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促使公司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4项,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7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16项。2015年,六氟磷酸锂技术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氟多的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这种文化能够唤起员工不可估量的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