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小底村在省市县扶贫部门的帮助下,连续实施以大樱桃种植为主的科技扶贫项目,先后带动本村217户、1068人从事大樱桃种植,到目前为止,进入盛果期的600亩大樱桃亩均创收3~4万元,年人均增收1.2~1.5万元。在该村群众的影响下,周边的方山、江岭等8个村群众发展优质大樱桃采摘园及生产基地10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180余户、900余人从事该产业,预计2017年可再实现500余人脱贫。
资金支持,昂起特色项目龙头。该县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将2016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全部投入到户增收项目,占年度资金总额的60%以上,并要求各乡镇只能超出,不许结余,促使镇村在产业扶贫上求突破;坚持以整合资金投向为重点,以定点帮扶为抓手,不断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优化配置扶贫资源,有效解决扶贫开发资金“短板”。在资金整合上,该县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投向不乱、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于年初召开项目资金整合协调会,通盘考虑农业、林业、交通、国土、水利等项目资金,集中进行整合,向现代农业、整村推进等方面倾斜,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共同打造扶贫亮点。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整合各类资金5400余万元,打造了一批集现代农业与扶贫产业为一体的种养示范基地。
扶贫扶智,筑牢发展基石。该县紧紧抓住贫困户这一扶贫产业发展关键主体,全面加强贫困户产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扶贫产业发展支撑。该县通过“雨露计划”提供了种植、养殖、电商、电焊等10余种门类的专业技术培训,仅2016年就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20余人次,技能性培训300余人次。同时,专门邀请河南大学、河南农大等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现场一对一传授技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实际问题。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各类培训资金500余万元,培训农民1.1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农民2800余人,实现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700余人,贫困乡村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总收入的60%以上,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双提升,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