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博爱县迎来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国考”。
应该说,创建一年多,成绩有目共睹。
从无到有,到业绩翻倍;从认知不强、零散作业,到初步形成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内生发展、点线协同的良好局面;从群众陌生,到全域“触电”……多平台共生共融、本土电商挑大梁的博爱路径,引来业界聚焦。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网店12817家,成立电商公司175家,电商拉动就业人员23000余人,网络交易额累计达到18.23亿元。
6月26日,来博爱调研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内电商大咖汪向东欣喜地评价:“博爱县电商发展的今天,可能就是全国大多数地方电商发展的明天。今天博爱县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地方明天遇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博爱县农村电商发展已经走到前沿,趟出了一条极具地域特色的路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县域电商发展的方向。”
一同调研的知名电商研究学者王盛、宋磊在亲身感受了博爱县活力四射的电商氛围后,盛赞博爱县域电商平台多、业态非常丰富、发展覆盖面广,“顺天时,接地气,服水土”可谓博爱电商“三字经”。
博爱电商是如何念好“三字经”的?
顺天时:用政府“越位”推动
工作就位
今天的趋势就是明天的优势。把握趋势,谋定后动,方能掌握主动。对于博爱县来说,进入国家商务部“全国首批农村电商示范县”这个大盘子里,就是“谋”的第一步。
创建为了什么?不仅是拿牌子,更是为博爱经济社会发展积蓄能量和后劲。在博爱县,电子商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层面,“11332”工作格局统揽全局。
“1”是一条主线,即电商为主、整合为路、就业为基、创新为本、思维引领。
“1”是一个定位,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战略支撑。
“3”是三个方向,即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群众就业创业和增收能力提升服务。
“3”是三个目标,即交易商品、创建生态体系、创造新优势。
“2”是两个布局。县域电商重点发展农村电商、旅游电商,适度推进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农村电商以就业创业为核心,以农产品和特色产品上线为主题,以生活消费为基础,以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为支撑。
格局既定,如何做实?一系列举措在博爱开展得落地有声。
“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成为博爱县电商标志品牌。县里先后开展了河南杰夫电商入门篇、阿里村淘篇、一亩田农产品网络销售篇、义乌工商学院篇等活动,去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场,培训各类人才15437人。
创优电商发展环境。全县最好的办公大楼是电子商务产业园中的电商大厦,入驻企业在3年内可享受免缴物业费、水费、电费、房租、宽带费、空调费、办公桌椅租用费“七免”政策,淘宝、京东、腾讯、苏宁易购、村淘和驴妈妈等知名电商30家入驻。目前,该县电商产业园已成功获批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和焦作市创业孵化基地荣誉称号。
加快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建设。博爱人家建成具备“三务一体”功能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云书网、京东、村淘、新壹购、邮乐购、云农场建成具备网络代购、仓储配送、在线支付等基础服务功能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同时,建成乡级服务站17个、村级网点35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8.2%。
完善物流建设体系。组建博爱县电商物流企业联盟,整合县域内物流资源,搭建集公共仓储、快递物流、分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公共仓储物流配送平台,解决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博爱人家公共仓配中心项目正在实施,快递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博爱县委书记、县长张建说,用政府工作的“越位”推动电商工作的就位,重点就是要强化政府的布局和引导作用。每个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特点都不尽相同,县域电商的发展必须结合县域实际,并迎合电商发展的大趋势。对刚刚起步的电商经济,政府要扶上马、送一程。扶,是为了撒手,是为了让马儿跑得更快、更稳。
接地气:让本土电商当主角挑大梁
在博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乡村电商服务点同时挂着“博爱人家”“京东”“集会网”“新壹购”等四五家电商平台的牌子。多平台共同进入一个县且共融共生,这样的“博爱特色”可谓独一无二。
对于电商平台引进,博爱并不盲目,而是根据县情作出科学分析判断。博爱县选择外来电商平台的前提是,必须融入博爱的县域经济发展,在平等共赢的格局中共同成长,不能引进一两家“大树”,却遮住了本地“小草”的阳光。“跑不了、赶不走、肯扎根、能发展”的本土电商队伍,才是博爱农民创业的主流。
博爱人家,是博爱县依托县域商贸龙头企业新世纪有限公司成立的电商公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电商平台。总经理窦备是位“80后”小伙儿,他说做电商“有一种被激活的感觉”。如何让新世纪品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传统商贸企业转型,这是一个大课题。窦备说,破题还需时日,电商转型正在探索。虽然道路坎坷,但方向是正确的,他充满信心。
“山药哥”“丸子姐”“澡巾王”“博爱山妞”“花仙子”……一大批本土电商迅速成长。记者在博爱县电商协会组织的“胡扯会儿”活动中看到,大小电商谈思路、讲痛点、找资金、挖资源,气氛热烈。“山鸡哥”李海波在“胡扯会儿”中找到新思路。他在山上租了1000亩地散养土鸡,遇到“好产品如何成为好网货”的困惑。大家一起支招,思路很快打开。线上传播,众筹认养,土鸡蛋越卖越火。
目前,腾讯、京东、阿里、苏宁、一亩田、云农场、云书网、新壹购等70家知名电商平台、175家电商企业在博爱县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电商业态,方便了百姓生活。
同时,培育本土电商龙头企业,补齐物流先天短板,完善产品溯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电商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博爱县也在积极努力破解。
服水土:让“用网”成为城乡群众习惯
服不服水土,培养农民“用网”习惯很重要。
今年的博爱县樱桃节,一个小细节引起记者的兴趣。
在寨豁乡小底村一家樱桃园门前的篱笆上,张贴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这其实就是一张特别简单的宣传单,它的意义就在于,果农有了网上支付意识,并且已经行动起来。
依靠网络平台带动农产品上行,博爱农民尝到了甜头。
孝敬镇蒋村经纪人张生旗最近生意十分红火。他说,多亏用上了一亩田APP。过去客户只有三四个,都在省内,交易量一天5000多公斤。用上一亩田APP后,北京、陕西、山东、山西等地的大客户通过平台主动联系经纪人,现在他每天接客商咨询电话40多个,客户增加到15个,交易量每天增至2万多公斤,如今一天多挣200多元,一年多收入6万元不成问题。
目前,博爱县在一亩田平台注册用户540人,2015年9月至今,共接到采购商电话4006个,并成功开拓了陕西、北京等地市场。
服水土不仅表现在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更在于扎根博爱的土地,用市场的手去解决市场的问题。
博爱县电商协会“脱去政府外衣”,是我市第一家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县级电商协会。该协会成立以来,共举办电商沙龙、电商培训、电商郊游等活动12期,参与人数1000余人,帮助电商从业者解决产品包装、人才引进、营销策划、销售渠道等问题100余个,推动协会会员与北京、上海和浙江义乌多渠道合作,引进2家新型跨地域电商公司在博爱县落户。
原来由寨豁乡政府主导的樱桃节,已变成由当地的春冠农业合作社为主导。去年,博爱县与新浪河南合作,樱桃节主打“博爱樱桃——初恋的味道”,促进了小底樱桃的增值畅销,销售价格最高达每公斤66元。今年春冠农业合作社与博爱人家、苏宁博爱特色馆、河南杰夫、村淘等电商平台合作,10天之内就把樱桃销售一空,樱桃节提前结束。
去年重点发展农村电商超市,今年的重点是就业和创业,下一步,博爱县将致力电商品牌打造和电商标准的建立完善。张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电商必将为博爱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