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武德镇花园头村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引领下,勤劳奋进的花园头村人上下一心,通过政策帮扶和相互带动相结合的脱贫方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脱贫攻坚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花园头村地处温县东北方向,与武陟县交界,全村有900多口人、700余亩耕地。多年前,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但由于该村没有集体企业,且耕地面积有限,一直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2012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后,一个个接踵而至的精准扶贫项目,让该村两委和群众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合理运用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而且要结合实际村情,鼓励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众带动贫困户致富,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该村党支部书记程国民说。
如何合理运用好国家帮扶政策?2013年,花园头村借助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东风,相继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余万元,重修了3500米长的村内排水沟;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万元,对村内陈旧墙体进行了粉刷、美化,使该村陈旧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
2015年,按照全市“四帮四扶”活动的统一部署,中石化焦作分公司帮扶工作队进驻花园头村,该公司党员马海通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该村进一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进驻该村后,帮扶工作队积极借助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东风,又帮助该村争取扶贫项目资金80余万元,修建村内排水沟3000余米、柏油道路1500余米,硬化地面500余平方米。
“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套项目资金存在7万元的缺口,中石化焦作分公司帮扶工作队一次性帮俺村解决了4万元,一下子解决了项目建设的燃眉之急。”程国民说,在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帮助下,该村脱贫致富得到了快速推进。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美化村内环境,中石化焦作分公司帮扶工作队再次帮助该村通过“一事一议”分别争取项目资金24万元和17万元,为该村新建了健身小游园和卫生计生综合服务室。期间,中石化焦作分公司再次筹措资金10万元,解决了两个项目的配套资金缺口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武德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民政所、妇联、团委、村镇发展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协调各方资源,结合社会力量,为该村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保障。
有了政策帮扶做保障,如何促进群众之间的带动致富呢?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该村两委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分别成立了温县腾达家庭农场、温县诚实种植合作社、温县瑞华种植合作社和温县华隆种植合作社,以种植苗圃、四大怀药、小麦种子等为主,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村两委鼓励有实力的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后,再组织动员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到合作社日常生产、经营中去,减少贫困户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程国民说。
温县腾达家庭农场目前已吸纳社员50户,流转村内、村外土地500余亩。“成立专业的家庭农场是促进群众‘抱团取暖’的基础。”马海通说,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后,积极争取项目资金8万元,组织22户贫困户加入了该家庭农场,扩大苗圃种植面积75亩,通过相互带动为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目前,该村4家合作社已通过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发展苗圃、四大怀药、小麦种植等农作物种植2000余亩。同时,共吸纳4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了相互带动脱贫的工作目标。
“今后,俺村要在中石化焦作分公司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继续用好国家扶贫政策,鼓励群众相互带动致富,全面完成俺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让群众过上舒适、富足的新生活。”程国民对该村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信心。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