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启动筛查防治工程预防脑卒中发生
黄华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焦作分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的早期血管内溶栓、脑疝昏迷等危重疾病的救治。
脑卒中又称中风,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介绍,中风后若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活动能力,部分人可以恢复正常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工作年龄患者中,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以及介入时间的早晚,结局是大不相同的。根据国家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的结论证实:患上缺血性脑卒中后,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是安全、可靠、有效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治疗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治疗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脑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子女们争着尽孝心,患者即使同样接受了康复治疗,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意识不强,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就较差。而在人数少的家庭,患者的许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生活自理的意识相当强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较高。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增强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5:偏瘫康复就是让患者不断地练走路。康复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定期的康复评定来制订、实施、修改和完善治疗方案。对一位脑卒中病人来说,首先要分清是肌张力过低造成的软瘫,还是肌张力过高造成的硬瘫。软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以促进肌张力恢复为主,可配合电刺激等理疗方法;硬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应以缓解痉挛为主。
王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