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新忠
他先后参加灭火战斗600余次、抢险救援4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40余人;在2011年全国消防部队大比武中,他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夺得百米梯次进攻操第七名、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第八名,荣立个人二等功;在2012年全省消防基层指挥员大比武中,他夺得供水技巧第一名,再次荣立个人二等功。
他就是市公安消防支队博爱大队中山路中队政治指导员王宁。记者日前见到他时,他的一只手因在训练中受伤而缠着绷带。“作为一名消防官兵,救援中、训练中受伤在所难免。只有在平时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我们才能在危机时刻更好地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王宁告诉记者,加入消防部队至今,他的腿部、腰部、腹部都曾受过伤。
为何要选择消防这个危险系数颇高的岗位?“这是我从小的梦想,我一直盼望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今年29岁的王宁坦言,小时候家门口的一支消防部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他从部队大门前经过,都会对门内的一切充满憧憬。2005年,王宁如愿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消防武警专业。
想要炼成最好的钢,就要经过千锤百炼。2009年,毕业后的王宁进入马村区公安消防大队,如愿成为一名消防战士。不久,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战救援。当时,马村区一户农家的地下室失火,情况危急,只有尽快找到火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宁主动请缨,和几名老战士一起穿上防护服、抱着水枪冲进了浓烟滚滚的地下室。“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要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俺干的就是这一行,只有克服心中的恐惧,将平时的训练成果运用出来,才能化险为夷。”当时的火灾现场让王宁至今记忆犹新,因为火势较大,地下室浓烟弥漫,能见度不足一米,进入地下室没多久,他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好在有老兵指导,他跟着老兵一起顺利完成了此次火灾救援任务。
事后,王宁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锻炼,苦练业务技能,为完成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他从基础练起,哑铃、爬杆、负重登高……每一个项目他都加大训练量,力争练到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经过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训练,王宁终于成了部队的训练尖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数年如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王宁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和合格的基层指挥员。每次承担抢险救援任务,他都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灭火救援经验传授给新战士。2013年,市公安消防支队博爱大队中山路中队接到求救电话,博爱县月山镇一名7岁左右的幼童在家门口洗脚时不慎跌入河道,被水流冲进了暗渠。王宁立即带领战士们赶到现场,发现暗渠是半密闭空间,情况十分复杂。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带领两名战士,拿着强光手电筒,钻进暗渠搜救。深入,再深入。每深入一步,危险就加大一分,暗渠中的水逐渐淹到3人的胸口。就这样,王宁等人在暗渠中行进了两公里,终于打捞到幼童,但幼童已无生命迹象。
几年来,王宁始终战斗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不畏艰难险阻,不辱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誓言。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宁对消防事业的忠诚。“作为一名消防员,必须拥有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感。危急时刻,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为群众挡住危险。”王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今年参加过一次火灾救援行动,当时火场内堆放着十几个液化气罐,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他没有多想,第一个冲进火场,徒手抱出了一个液化气罐。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陆续将液化气罐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了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