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省级领导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落实好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要时刻保持紧迫感。政策落实得坚决一点、快一点,群众就能早一点得实惠;多耽搁一秒,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减一分。”改革虽然任重道远,却需要坚决的态度、需要只争朝夕的精神。
做事没有紧迫感,就会“老牛赶山,哪黑哪宿”。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一个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在一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慢慢腾腾做事,一定会落后,落后一定会挨打。当年,毛泽东在《和郭沫若同志》词中这样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饱含了毛主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殷切期望和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的态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两层意思:“一万年”三个字,包含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意为哪怕是一万年也要搞下去。但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争分夺秒加快建设步伐。“太久”两个字,则充满了时代感和紧迫感,从而引出了“只争朝夕”这一争分夺秒时不待我的鲜明主题。这就是说政策落实要更坚决一点、要更快一点。
为什么政策落实要更坚决一点、更快一点?有人把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比喻成“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那么,我们落实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就要时刻保持紧迫感。曾有领导在谈到经济转型、提升科技含量时,讲到过一个“老虎吃羊”的故事。这位领导说:“老虎来了,追着前边100只羊,它不可能全吃了,它肯定先吃跑得最慢的第100只,然后吃第99只。你只要跑到前边,就不会被吃掉。”形势“逼”着我们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抓落实,不仅要更坚决一点,还要更快一点。坚决一点,就是以主动担当的勇气、因势利导的智慧,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从实际出发谋划思路,确保政策措施符合实际、有效有用。坚决一点,才能不被假象迷惑,不被困难吓倒,在困难中寻找机遇,抓准机遇,抓出成效。坚决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抓落实,做到守正出新。坚决一点,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担当,更是一种作风、一种信仰、一种作为。
态度上、思想上更坚决一点,是为了不犹豫,不东张西望,是为了行动上更快一点。快一点,才是目的。快,既要提高速度,又要提高质量;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实效。快,既要速度上快,更要效率上提升。在竞争中,也讲究兵贵神速,只有行动上更快一点,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竞争主动权,为全局战略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说的快,是有质量、有实效的快,不能为了快而快。脱离实际、拔苗助长的快,再快也是徒劳无益的。
各级领导把快一点当成使命感,是群众的期待。群众期待着分享改革红利,期待着得到的实惠早一点、多一点。多耽搁一秒,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减一分,群众的满意度就会降低一分。对脱贫攻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等,只有按中央的部署,迅速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才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
“两学一做”,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关键要让群众看到政策落实得坚决一点、快一点,群众得实惠更多一点。只有让群众早一点得实惠,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群众才会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