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发红包的兴起,北京市越来越多的餐馆引入了“打赏制”,如果对服务员感觉满意,顾客可以现场扫二维码支付“赏钱”。对于收费新模式,没有给小费习惯的中国消费者普遍表示反感。记者走访了解到,个别餐馆实施的“打赏制”由自愿走向索要,经消费者投诉后餐馆已紧急叫停。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硕鼠米米2011:微信“打赏”本来是一种激励机制,却变为强制向顾客索要小费,这样只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就餐印象,影响餐馆的生意。饭店老板也应该及时留心顾客的需求,适时调整并提升自己的服务。
@落雪怎无痕:微信“打赏”不是洪水猛兽,引入服务行业也是顺应潮流,但如果变成强行索要,则让新生事物变了味,被叫停也是必然。
@furongshuxia:餐馆推行微信“打赏制”,可能是想调动员工服务的积极性,但当自愿变成强要,这其中的服务“打赏”就变了味道。
@胜平王大头:餐馆推行“打赏制”的初衷是想激励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也有可能出现服务员反复强调暗示“打赏”并对配合的顾客区别对待。这些都需要餐饮企业经营者认真对待,制定好规则。
@雨中漫步2A:餐馆推出“打赏制”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初衷是好的。如果消费者对服务满意,主动“打赏”未尝不可,服务员切不可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主动向消费者索要。
@常睿平:自愿“打赏”,是对服务满意的感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如果刻意引入“打赏制”,被服务员主动索赏,这样不仅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还会让顾客感到厌烦。
@江苏日月江南:餐馆引入“打赏制”,对于促进服务员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具有一定作用。只要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规则。这样,就会发挥好这个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餐饮业的服务水平。
@秋泉12:服务员态度优劣,奖罚应该由餐馆实施,不能把服务员的激励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顾客享受一流的服务,是餐馆理应提供的基本准则。当自愿“打赏”变成强制索要,食客反感是小事,由此造成客源流失,那才是得不偿失的大事。
@平凡一老兵:顾客“打赏”应该出于自愿,个别餐馆强制顾客“打赏”,说严重点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餐馆的信誉。
@王白石先生125:“打赏”不仅能提高服务员的服务热情,还能增强顾客的满意度,不失为一种双赢的举措。但过犹不及,强制“打赏”未免太过霸道,不但侵犯了顾客的合法权益,还给餐馆带来不好的影响。
【下期话题】
378元罚单的尴尬
近日,河南巩义市村民举报称,该市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内的水库旁,有人在砍伐林木后,侵占土地建成别墅和农庄。当地国土资源局按照“非法占地一平方米处罚3元”的标准处罚,对非法占用的126平方米土地罚款378元,处罚决定书下达以后,该处建筑并未拆除,反而一直在扩大建设。巩义市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副队长表示,违法占地的处罚标准太低,是违法占用土地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增加了执法人员的执法难度。但由于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标准具有明确的规定,执法大队只能依法进行处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