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韩滨礼赞
餐厅流行“打赏制”
规则意识缺失导致住宿实名制虚设
传统经典不可读“歪”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经典不可读“歪”

作者:□齐泓鑫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一篇名为《少年退学读经十年 回归后识字成难题》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中讲,多年来有一批孩子脱离体制教育,进入一个个私立“学堂”“书院”,接受所谓“读经”教育,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为数不多的几部传统经典,时至今日,很多孩子所面临的却是识字困难、厌学和与现实的格格不入。

  报道发出后,网络上议论颇为热烈。质疑读经班功利色彩的有之,质疑其死记硬背教学方法的有之,质疑父母脱离实际以子女为试验对象的有之,质疑中国传统文化的亦有之。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曾有“为往圣继绝学”之语,或可理解为继承过去先贤们的思想文化之意。但是,“继绝学”的方法不应该是死记硬背,更不能是完全抛弃现代教育理念,乃至非常狭隘的只读几本古代经典作品,其余一律排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陶渊明揭示的乐读的要义。读书之乐,乃在于通过文字与作者达成某种思想上的共鸣。枯坐硬背,只知其字而不知其意,这是对经典盲目崇拜和生吞活剥式的学习,迷失了自己,也就谈不上读书的乐趣。

  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死记硬背,从来不是古圣先贤们倡导的学习方法。孔子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不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和现实的真本领。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均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或针对社会问题,或针对人修养的解决之道。

  传统经典中有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我们必须立足当下,以时代之精神发扬和继承传统之精髓。不顾现实、逆流而行、过于狭隘的“读经”,只会把经读“歪”。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