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目标清晰,任务明确,需要强有力的机制作保障。为此,《规划》制定了详细明确的保障机制。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劳动竞赛的群众性,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加强组织引导,让广大职工参与到劳动竞赛的各个环节。二是建立科学的劳动竞赛工作格局。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发挥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思维和手段,不断创新劳动竞赛形式和载体。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形成工作带动力。三是建立健全劳动竞赛评价制度。强化对竞赛过程的监管,把职工满意不满意、党政支持不支持、社会认可不认可作为竞赛评估的重要内容,采取基层工会评价、职工群众评价等形式和方法,科学考核劳动竞赛活动的成效。四是加大对劳动竞赛的宣传力度。借助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平台和互联网、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手段,利用好工会自身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劳动竞赛活动取得的成效。五是提升工会经济技术干部能力水平。加强对经济政策和劳动竞赛理论的研究学习,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劳动竞赛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响应职工群众新需求。加强工会经济技术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活动组织能力,当好五大发展理念的推动者、组织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