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军)农村人口骨骼强度如何?血管机能有没有硬化迹象?身体脂肪比例是否符合健康标准?8月30日9时许,一辆长约10米、高近5米、宽近3米的大巴(国民体质监测车)驶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孙村,这辆大巴上载有各种体质监测设备,它将无偿为市民进行体质监测,对市民的体质成分和亚健康项目进行监测评定,专家现场给出合适的“运动处方”。
这是市体育部门投资150万元购买的一辆国民体质监测车,是我市唯一一辆大型体质监测车,车中配有先进的体质监测器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方便给群众进行体质测试。
此次体质监测分车外项目和车内项目,监测的项目有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体前屈、握力、台阶指数、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闭眼单脚站立。此外,还有健康、运动风险监测,包括身体成分分析、骨质疏松风险、高血压风险、动脉硬化风险等分析。据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监测项目都是无创伤、无辐射,整个过程安全、高效。
在监测现场,记者看到监测车周围已经围满了群众。村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分批上车检测。测试结束后,受测者每人都会得到一张报告单,上面明确指出了个人身体机能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健身意见。来自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专家还针对个人的体质检测报告进行综合体质分析,并给予对方在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一位张姓的中年妇女手拿一份评定报告,从检测数据显示,她的血压有点高,血管有硬化迹象。“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在家也不用干重活,总以为成天舒舒服服很幸福,想不到身体出了问题,看来适当的锻炼和劳动是必要的。”看到检测结果,她不禁感慨地说。
“通过对人体身体素质、形态、生理机能等状况进行体质状况评定和健康风险评估,为受测者提供科学健身依据。”市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说,他们从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测发现,血压高和骨质疏松等现象在受测者中比较常见,处于亚健康的市民较多,他建议广大市民在生活中应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情保持舒畅、避免长期熬夜。
据宋国宪介绍,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主题党日”服务群众活动,7月份以来,市体育局组织了国民体质监测队深入社区、厂矿、村镇、幼儿园、学校,义务为群众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这次活动对于分析国民身体素质,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指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活动,有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截至目前,已有1600余人接受了体质测试,受测人群涵盖了城乡各类行业,包括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以及幼儿、学生等,其中监测样本年龄为3~69周岁,分为幼儿少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