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中国怀商怀药高峰论坛影响深远
“交响怀梆”将在河南怀商会·怀帮会馆开业庆典上首演
“闪电3号”行动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两袖清风壮士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袖清风壮士魂

作者:□范 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典范,他们像巍峨雄壮的太行山一样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易县自古有壮士情缘。2000年前,燕国太子丹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2000年后,在易县西南部挺拔险峻、气势磅礴的狼牙山上,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情怀的地方,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惊天动地的民族壮歌。

  那是一首用热血凝成的壮歌!

  1941年9月25日,历史的长河也许没有翻动起特殊的浪花,但对于当年狼牙山上的五位八路军战士而言,那是生命中最后绽放的照亮山河的一束烟花,他们用生命点亮了这个历史的瞬间。为了掩护战友转移,面对500多名日军追击,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壮士毅然将日军引向狼牙山主峰。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炸,手榴弹用光了用石块砸,当身边的石块用光时,这五位勇士竟然高呼着口号从百丈高的悬崖纵身跳下。

  他们跳崖之后,连疯狂追杀的凶残日军,也被其气概震慑。带队追杀他们的日军小队长茅田幸助甚至命令士兵脱帽敬礼,朝天鸣枪,向英雄致敬。后来有人告发此事,这位小队长被调回日本并受到处分。

  绝壁之下,班长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死里逃生。在经历了无数艰难之后,两个人辗转回到部队,受到军分区的隆重表彰,司令员杨成武给他们颁发了印有“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

  五壮士中最年轻的是宋学义,他是焦作沁阳人,跳崖之后,他的脊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长年需要穿一个铁制的背心才能让身体直立起来。因为不能继续行军打仗,宋学义在组织的安排下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沁阳的北孔村。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按说,回到家乡的宋学义凭着身上这枚金色的奖章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崇高荣誉,应该能享受一下安逸的生活了。可是宋学义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悄悄地隐瞒了自己的壮举,从不和人提起这段事迹,过着和普通农民一样艰苦的生活。村里常有人问他,“腰是怎么受的伤”,宋学义总是不好意思地说,是不小心摔坏了。以至于将近10年,家乡的人并不知道这位从部队回来的年轻人就是让整个民族都含泪敬仰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不过,英雄的光芒总是掩盖不住的。有一次,调皮的儿子到箱子里找东西,看到了他的奖章,好奇地拿给小伙伴们看。宋学义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儿子一顿。然后,他把奖章严严实实地包好,重新放回箱子的底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寻访英雄活动,当部队派人艰难地找到宋学义时,为了证实身份,他才很不情愿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同时,他要求组织上不要刻意宣传自己的事迹。

  后来,四川作家沈重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并被收录进小学课本。宋学义的事迹开始被广为传诵,家乡的人们知道了身边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纷纷赶来向他致敬,上级领导也多次提出为他安排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宋学义说:“我身体不好,还是留在农村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吧!”

  但是,对英雄的敬仰已经深深镌刻在家乡人的心中。在乡亲们的推举下,宋学义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次他没有推辞,而是暗下决心,要带领全村父老走出一条勤劳致富的新路子。宋学义认真研究了北孔村的现状和优势,开始带领全村人民战天斗地、修渠开荒,把昔日的百苦村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60年,众望所归的宋学义被家乡人民推举,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和民兵英雄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将一支半自动步枪授给了这位共和国的英雄。之后的10年中,宋学义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委屈,从不以英雄自居,不给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更不去炫耀自己的事迹。

  1971年6月,53岁的宋学义由于长年超负荷参加劳动,积劳成疾,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在他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给党和政府提出任何个人要求,而是拿出奖章和那支步枪,深情地嘱托家人:“这是国家给我的荣誉,还是把它们捐献给国家吧!”

  如今,宋学义的五星奖章和那支步枪静静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里,用它那岁月浸染出的厚重光彩,珍藏着英雄的梦想,诉说着狼牙山上和沁水河畔那永不磨灭的壮士情怀!

  (作者系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