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抓住“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围绕信息消费热点,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并实施多项举措,促进我市信息服务业有序发展。
我市积极实施“物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O2O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并立足本市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及“四大怀药”、皮草等地方特色行业,加强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培育智能检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应用示范,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和典型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世纪育林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阿里巴巴、世界工厂网、大龙网、网来云商等跨境电子商务凭条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实现B2C、B2B等多种方式贸易出口。依托浪潮焦作云计算中心,制订电子政务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方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政务云平台上运行。
在强化信息技术服务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督促通信运营商加大投入,提升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进程,建设企业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营销展示平台信息化水平。实施快带乡村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