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岳静 实习生赵伊文)我市“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五城区及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迅速行动,全面部署,严格按照整治无死角的要求,强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准确掌握辖区所有垃圾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第一批台账,共统计垃圾点96个,其中垃圾倾倒多发点39个。在前期认真排查基础上,示范区各乡镇(街道)立即开始行动,抓住城乡接合部的河道、交通干道沿线、进出市口等重点区域,安排人员、车辆清运垃圾。截至目前,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共出动铲车20余辆、挖掘机5辆、运输车辆53辆,累计清运垃圾580余车,约1.52万立方米。
解放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污染围城”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该区充分发挥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环境保护网格监管体系的作用,开展拉网式排查,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分门别类,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责任到人,挂图作战,逐项销号。
山阳区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明确要求集中整治工作在9月25日前基本完成,每天排名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度。截至目前,该区台账中的工作任务共有67项,涉及清运面积约76.4万平方米,垃圾存量约72万立方米,现已销号5项,共清运垃圾1852立方米。该区预计每周可清运垃圾20万立方米,力争9月25日前完成工作任务。
马村区迅速安排部署集中整治工作,通过边摸排边整治,摸排出辖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共15.9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清理了13500立方米。
博爱县迅速行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专人彻底摸清垃圾堆放点的位置、数量等基本情况,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制,排查出垃圾堆放点4个(柏山镇2个、寨豁乡2个),共有生活垃圾530余立方米。目前,柏山镇2个垃圾堆放点已取缔,完成了地面平整工作,黄土覆盖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寨豁乡2个垃圾堆放点的生活垃圾已全部清运结束,共清运垃圾230余立方米。
武陟县重点对4个街道和三阳乡进行整治,将“垃圾围城”集中整治与建立网格化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动员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理,集中消纳,大力清除垃圾死角,全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修武县提高工作标准,扩大整治范围,要求以城区和旅游通道沿线为重点开展工作,一边查、一边整、一边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目前,该县各督导组开展督导25次,排查问题35个,正在逐项解决,共清运垃圾5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