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三秋生产即将开始,今年秋季禁烧形势如何?我市将采取哪些禁烧措施?9月3日,市农业局局长、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国建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王国建说,秋作物种类多、秸秆量大,秋收持续时间长,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难度大,禁烧任务比夏季更加艰巨。特别是我市打响大气污染整治攻坚战后,市委、市政府对禁烧工作要求更细、标准更高、处罚更严。当前,我市大气污染整治形势严峻,全面实现秸秆禁烧、巩固禁烧成果、确保禁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事关三秋生产和维护焦作形象的大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今年我市争取到上级秸秆还田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示范引导群众进行秸秆机械还田;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机械收割,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做到还田和深耕配套实施,确保还田质量和整地效果。在饲料化利用方面,我们将依托蒙牛乳业、伊赛肉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玉米秸秆青贮,重点推广秸秆饲料加工调制、全株玉米青贮等先进实用技术。
从近年来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最大隐患是玉米苞叶和边角地的秸秆。各县(市)区要大力推广剥皮摘穗玉米收割机等新型机械,实现玉米“光穗进村”,减轻禁烧压力;要将玉米苞叶及地头、路边、沟渠堆放的秸秆作为重点,集中人力和车辆,逐村、逐地块、逐路、逐沟渠进行清理,并统一运到垃圾场、闲置废弃大坑等地点进行处理;要鼓励秸秆销售经纪人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有序开展秸秆收购工作,推进秸秆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粮食与秸秆分类收获、分别处理,确保做到收割一块、清理一块、种植一块。
我们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多种形式宣传禁烧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使禁烧成为农民朋友的自觉行为。通过在校中、小学生,继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禁烧宣传的入户率。同时,组织基层干部和相关专家深入乡村,为农民朋友讲解禁烧政策和农技方面的要领,全力服务三秋生产。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县(市)区干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同时,我们将和市移动公司合作,选择一批禁烧重点管理区域,设置监测点,在移动基站信号塔上方安装高清摄像头,对秸秆禁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火情可以通过“蓝天卫士”网络平台,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手机。明年,我市将全面推广此项技术,利用科技监测手段实现全天候禁烧、全覆盖监管。
市委、市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对焚烧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及执纪问责的通知》,从今年秋季开始,将加大对焚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凡被环保部卫星监测到1处着火点,将在省政府扣拨着火点所在县(市)区财政50万元,同时市政府再追加处罚50万元;对市秸秆禁烧督查组现场查处的焚烧行为,按每堆5万元进行处罚;对焚烧秸秆的当事人,将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给予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同时,我市将根据不同情况,对出现着火点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并追究相关责任。
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禁烧大格局,确保我市秋季秸秆禁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