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扶贫攻坚,是全社会的责任。记者近日在武陟县采访时注意到,在该县推行精准扶贫“3+1+1帮扶救助”模式和“两制订一兜底”模式的同时,87家民营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聚焦“输血扶贫”“造血扶贫”“精神扶贫”“公益扶贫”这四项精准扶贫举措,持续发力,为全县35个贫困村实现早日脱贫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输血扶贫”。在该县农村4020户贫困户中,有657户需进行“输血救助”。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将87家帮扶企业作为重要“血源”,让企业通过慈善捐赠等形式发挥主体帮扶作用和引导作用,35个贫困村的慈善工作站共募集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480余万元,全部交至所在乡镇设立的慈善分会,贫困群众有需求时,可向本村慈善工作站申请,经村“四议两公开”研究确定后,由该村向乡镇慈善分会提出申请,再经严格审批后即可对贫困户给予资助。目前,该县已救助大病患者53名,资助贫困学生132名,93名贫困老年人免费入住慈善幸福院,救助残疾人25名。
“造血扶贫”。该县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作为企业精准扶贫的主体任务,针对贫困户缺工作岗位的情况,建立“企业+贫困户劳动力”“企业+公共服务公司(基地)+贫困户劳动力”模式,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难题。截至目前,河南佳怡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公司已经分别吸纳贫困户家庭的50余人就业。针对贫困户缺脱贫项目的情况,该县建立“企业+代工服务+贫困户”“企业+涉农部门(经济部门)+贫困户”模式。截至目前,河南利人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提供了纸质手袋后加工项目,大封镇前孔村两委借助木耳种植的传统优势项目,成立永和种植合作社,帮助42户贫困户发展木耳种植。针对贫困户缺技术的情况,该县建立“企业+贫困户”“企业+人社部门+贫困户”模式,强化培训,提升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该县人社局与黄河交通学院联合举办3期焊工、电工技能培训班,156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县扶贫办、县人社局牵头全县7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756个,深入小董乡南官庄村、乔庙乡千村,嘉应观乡范庄村等20个村开展“送政策、送岗位”精准扶贫工作,484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已有156人在33家企业实现就业。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的情况,该县建立“企业+企业借款+贫困户”“企业+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河南长江肉联有限公司、恒康肉联有限公司分别借款3万元、5万元给大封镇前孔村村民巴树江、苗天才,帮助他们发展鹌鹑饲养、食用菌栽培等项目。截至目前,该县共帮助683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引进扶贫项目77个,为967人开展技能培训,相关企业提供借款、担保共计200余万元。
“精神扶贫”。为彻底斩断贫困户精神上的“穷根”,该县针对贫困户大力开展“扶志扶德”活动。其中,詹店镇举办“百企帮百村”企业家创业讲座,邀请汇金集团董事长郭荣勋为贫困户讲述创业经历和经营理念,为他们带去“精神食粮”。目前,该县共组织党员干部和相关企业家走访贫困户300余次,举办企业家专题讲座23次,使56人实现就业。
“公益扶贫”。相关企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捐资捐物开展公益帮扶,为贫困村实施道路硬化、安装路灯、修建文化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开挖排水沟渠等工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及村内公共休闲配套设施。截至目前,该县相关企业共为结对帮扶贫困村修建文化广场3个,硬化村街道路83千米,安装路灯370盏,开挖排水沟34千米。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