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纯手工无添加”私房月饼刷屏了。然而,私房月饼的制作者多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和经营资质,食品质量全凭良心把控。此外,一些卖家是在市场上购买手工月饼的馅料,并非自己调制,难以达到真正“无添加”。 (据《新京报》)
以“纯手工无添加”为噱头的私房月饼走俏,一是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我国月饼市场鱼目混珠,“早产月饼”“坚强月饼”等问题月饼层出不穷。私房月饼,乍一看给人安全、环保的感觉,还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很符合消费者的味蕾,受到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私房月饼真的好吗?有媒体报道称,将网购的四样不同的自制月饼送检,有两样检出了甜蜜素等添加剂。其实,一些所谓的私房月饼并非纯手工自制。厂商摸准顾客的“脉”,知晓消费者信赖私房“无添加”,就大量生产后批发给下家,下家再打着“私房”的旗号售卖,这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是明目张胆的欺诈,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很多私房月饼,包装上多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及食品标签,属于典型的“五无”问题食品。若送亲朋好友,自然没问题。但是对外销售的话,就是商业行为,生产者就要有资质并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知道,任何新型的月饼产品或销售渠道的产生,都应以品质为保证,以法律为准绳。私房月饼,无论真假,都触犯了法律红线。消费者不应迷信“手工无添加”,还需擦亮眼睛,别被朋友圈的虚假宣传给蒙蔽了。
更重要的是,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跟上趟”,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让各种问题月饼无处遁形,尤其让问题月饼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只有重拳整治私房月饼乱象,不让其游离于监管之外,才能真正捍卫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从而让百姓过上一个快乐、祥和的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