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周唐)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健康扶贫做什么?昨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将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专项工作,通过开展卫生计生健康扶贫“六行动、八减免、一补充”活动,到2017年,稳步实现全市7.47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有保障。
据了解,我市目前还有188个贫困村、7.47万贫困人口,涉及六县市和中站、马村两区的46个乡镇(街道)。这部分群众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较差,有一部分是因病致贫。按照“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市卫生计生部门进行了调研摸底,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方案。
为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我市将全面开展卫生计生健康扶贫“六行动”,即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贫困地区计生帮扶行动、贫困地区多渠道送医行动。
围绕看得起病,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实现贫困人群全部参加新农合,确保大病有救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围绕看得好病,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和卫生人才培植行动,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有效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188个贫困村都设置符合规划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有1~2名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围绕少生病,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和贫困地区计生帮扶行动,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增强群众防病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加快提升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实施贫困地区多渠道送医行动。通过开展“送技术、送健康、送义诊、传帮带”等活动,采取上级医院主动帮扶、下级医院主动邀请、红十字会志愿组织等方式,每年组织不少于500人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健康知识宣传员,下县、下乡、进村开展送医送药帮扶活动,义诊群众不少于5万人次,帮助县乡村医疗机构提高保障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助推分级诊疗,降低就医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此外,我市还将对困难群众实施“八减免”“一补充”。“八减免”即免收门诊挂号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开展疾病监测、免费为适龄儿童实行计划免疫、免费实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开展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复明手术;“一补充”即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