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连山,岭连岭,孩子求学路上有张成,考大学,出深山,个个都很棒。”这段顺口溜,在修武县西村乡西岭后村流传了很多年。
山村教师王张成,踏实勤奋,认真负责,因为手拿放大镜上课,被当地人称赞为“放大镜老师”。
西岭后教学点地处深山区,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王张成2002年到该教学点工作至今,始终没有动摇过。他教过的学生有20多名考上大学,走出深山,进入大城市工作,可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熟悉的三尺讲台。
王张成1975年高中毕业,先在西村乡大掌小学教了两年书,1978年考进新乡市汲县(现卫辉市)师范学校,两年学业结束后回到西村乡二中担任教师,2002年调到西岭后教学点工作,一直担任二年级班主任。1979年,王张成查出中心性视网膜炎,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他的视力只有0.1~0.2,1米以外的物体看不清楚。1983年开始,他看书、批改作业只能借助放大镜。有人劝他:“别教书了,你看字都那么费劲,不如做点小生意。”他却说:“我的职业是教师,虽然视力不好,但是我会努力去做好,把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个个变成金凤凰,飞出大山,到能发挥他们才智的地方去。”
9月6日上午,在西村乡中心学校负责人夏鹏的介绍下,记者在西岭后教学点见到了王张成。他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身穿一件普通的灰色衬衣,见到记者,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笑容。记者一行说明来意后,他摆了摆手说:“你们还是采访年轻教师吧,我的工作太普通了。”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他才慢慢打开话匣子。
他说:“山区学校条件差,城里的教师不愿来,咱是当地教师,有义务留在学校里教好书。人家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对咱们的信任。”他告诉记者:“每次批改作业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看,防止学生写字少一笔多一笔,养成写错字的习惯,这么多年批改过的作业能堆成山,我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说着王张成老师从兜里掏出了他的放大镜,接着说,“我平均三四年就要用坏一个放大镜,这已经是第11个了,没有它我无法教课。”
王张成从事教学工作39年了,其中33年是在放大镜陪伴下度过的。在业余时间,他不断补充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人折服。他还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保持老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化解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他还经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寻求家长与老师的配合。
王张成兢兢业业、踏实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师生的尊重。2005年,他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王张成对记者说:“我下个月就满60周岁,该光荣退休了。本学期教学点没有安排我担任班主任,但是哪位教师因故不能到校时,我就临时顶上。”说到这里,他有些伤感,摆弄着手里教学点大门的钥匙。“再有一个月就要上交这把钥匙了,实在舍不得学生,舍不得这讲台,学生们确实可爱。”王张成十分留恋地说。
突然,王张成又抬起头来说:“我儿子王红波已经大学毕业,去年也走上了教师岗位,在乡中学任英语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