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森林公园南门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工人村和嘉禾屯村之间空地上,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现象存在很久了。在此次整治工作中,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垃圾清运工作进行监督,解决了这个顽疾。作为在此生活几十年的居民,我要对“污染围城”整治工作赞一个。”9月12日,@一帆风顺在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污染围城”整治信息的评论栏内留言。
从9月1日起,我市拟利用一个月时间开展“污染围城”整治工作,使城区及周边路平、地净、交通顺畅,没有扬尘、污水、异味和噪声,没有马路市场,没有私搭乱建,环境卫生整洁,市容秩序井然。
“污染围城”整治是一项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的民生工程。为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焦作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关心环境治理,积极参与到“污染围城”整治工作中来。
本报新浪官方微博推出了《整治污染进行时》话题,每天推送“污染围城”整治信息,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一一“摆”在网友面前。
“市太极体育中心东侧的道路尘土漫天,行人犹如穿梭在一团雾中”“李万街道‘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展开”“文苑街道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污染围城’集中整治”“第三督导组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对‘土小’企业进行突击回头检查”“这里过去小摊贩密集、油烟呛鼻、过往行人拥挤的脏、乱现象不见了,路面整洁,墙壁粉刷一新”……在《整治污染进行时》话题里有曝光、有行动、有督导,还有成效。
9月6日,本报新媒体小编跟随山阳区新城街道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对整治“土小”企业的情况在本报新媒体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地面污水横流,生产环境非常差,这样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豆腐能让人放心食用吗?支持政府关停这些小作坊。”视频中,触目惊心的场景令网友十分震惊,大家纷纷留言对我市的此次开展的整治工作表示支持,对小作坊恶劣的生产环境予以谴责。
@孙友祥815说,希望广大机动车辆驾驶人和车主从自身做起,主动对车辆进行自查,为打好焦作市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诗说天下说,我市每天大约产生800吨生活垃圾,尚未清理的建筑垃圾有500万吨,每年新增建筑垃圾200万吨,高峰期达到280万吨,而且这个数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垃圾围城”现象整治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