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抓紧时间,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设备拆除进度,尽早完成各级政府交给咱们的整治任务。”9月11日上午,在位于山阳区中星街道李河村的一家土小企业,该企业负责人一边紧锣密鼓地指挥工人对生产设备进行拆除,一边向市中医院驻李河村第一书记王斗私以及该村两委干部介绍企业拆迁情况。
“王书记,在你的耐心开导下,我现在终于想通了,治理环境污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我绝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耽误了全市的整体工作进度。”该企业负责人诚恳地对王斗私说。
在李河村,涉及“污染围城”治理工作的类似土小企业共有13家,存在问题30余处。在王斗私和该村两委干部不厌其烦的开导下,这些土小企业目前都按照有关规定主动参与到整改工作中,积极促进了该村乃至该区“污染围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土小企业治理是此次“污染围城”治理工作的主要矛盾点,关停土小企业将使这些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负责人出现抵触情绪。李河村的土小企业治理工作为何能够开展得如此顺利?
“王书记来到俺村驻村帮扶后,事事替群众考虑,时刻为村里的发展着想,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而且凝聚了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的正能量。在此次‘污染围城’治理工作中,他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无限的真情,感动了辖区土小企业的负责人,才使各项工作都进展得如此顺利。”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有说。
去年8月,在全市“四帮四扶”工作开展中,市中医院专门组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李河村,王斗私被任命为驻该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王斗私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积极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和普通群众,对李河村的村情民意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加强了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班子会和村务会制度,积极带领两委干部学习、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三会一课”等制度,促使该村两委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王斗私了解到,李河村共有低保户、重残低保户近40户,家庭收入十分微薄,便将这一情况汇报到市中医院党委。市中医院党委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健康扶贫方案,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到村里开展义诊,为群众送医送药,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今年年初,全市环保综合整治全面展开,王斗私又带领该村两委干部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李河村位于焦辉路沿线,村北紧邻焦辉路的一片洼地长年堆积着大量垃圾,虽经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王斗私与村干部们商议后,将洼地堆积的垃圾清运干净,然后对洼地进行填平、硬化,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小广场,平时用于村民们休闲健身,每逢周六用于附近村民进行商品交易,彻底杜绝了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这片空地建成大型农贸市场,为李河村的集体经济增加一个新的增长点,达到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增收创利的最终目的。”王斗私说。
全市“污染围城”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为顺利完成各级党委、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王斗私身先士卒,带领村干部日夜奋战在“污染围城”治理的第一线。
9月1日,山阳区“污染围城”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王斗私立即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对治理工作进行分工,并将治理任务最重的土小企业治理工作留给了自己。“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的任务就是协助村里开展好各项工作。”王斗私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
为了说服辖区内的13家土小企业尽快拆除,王斗私吃住都在村里,每天早上8时就开始到辖区土小企业走访。“起初,说服土小企业负责人拆除设备的阻力非常大,走访一家企业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王斗私说,为了完成好治理任务,他只能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走访,一次次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劝说。
有一家土小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拆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企业无力负担,所以没办法拆除。王斗私当即表示愿意自掏腰包,雇用工人帮助该企业进行拆除。该企业负责人终于被王斗私的真情打动了,答应了王斗私的要求,并自己找来工人对设备进行拆除。
在王斗私的带领下,李河村的干部群众都坚守在“污染围城”治理一线。目前,该村辖区内的13家土小企业治理工作已全部进入设备拆除阶段,并将于近期拆除完毕、清运出场,达到“场光地净”的治理效果。该村辖区内的“废品围城”“涂装围城”“垃圾围城”等治理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