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全民健身工作
别样中秋别样情
图片新闻
大干一百天 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百姓过中秋 各自有精彩
市房管中心积极应对让难办变易办
完善金融体系 加快金融创新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香甜月饼送祝福
2016年焦作秋季房车文化节成功举办
严守纪律要求 带头廉洁过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过中秋 各自有精彩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尽管时代在快速变迁,但是国人对中秋节的感情却从未变过,因为它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与生活的美好。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欢度中秋佳节,表达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平安幸福的向往。

  家住市中州一巷附近的宋先生,在我市的一家媒体上班,由于平时采访任务重,节假日也不休息。今年,宋先生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回滑县老家过中秋节,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感受不同以往的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月圆之时,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在韩国釜山大学上学的仝欣在网上告诉记者:“以前觉得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看月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不一样了,只身在异国他乡更能体会这种思念,特别想吃家乡焦作的传统月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年轻的市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度过一个别样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主要以家庭团圆为主。不过,如果假期全待在家里的话,也有点儿闷,所以趁着中秋节小长假,我组织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先生说。今年27岁的刘先生表示,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就连周末休息也会担心手机响起。今年趁着中秋节假期,他出去游玩了一圈,全身心地放松自己。

  而对美食偏爱有佳的“吃货们”,中秋节则变成他们的美食节。在河南理工大学上学的琳琳是个地地道道的“90后”,中秋节这天,她没有回家而是约上几个好朋友,到市区一家烘焙店,自己设计图案,全程参与制作月饼,并给它们拍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战果”。

  在我市,许多青年人选择外出旅游、自制月饼度过中秋节。那么,中老年人是如何度过中秋节呢?

  9月15日傍晚,在市胜利南街菜市场附近的一家糕点房,50多岁的李女士早早地收完月饼摊,回家与家人一起看中秋晚会。对于她来说,今年的传统月饼生意并不好,以前市民排队争购月饼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李女士并没有因此感到难过。“今年虽然月饼生意不好,但我还是会把传统月饼做下去。”李女士说。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把中秋团聚看得比较重。家住市烈士街的72岁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女婿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这次中秋节,他和老伴儿做了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让女儿一家人回来吃团圆饭。“过节的时候,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来陪我唠唠嗑,我心里特别高兴。”王先生说。

  家住市果园路附近的70岁老人刘先生回忆起往年过中秋节热闹的场景:到了中秋节那一天,一家人早早地吃完饭,把桌子搬到院子里,上面放些水果和月饼,和家人面对面聊天,一起观赏天上圆圆的月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工作原因,有的人需要坚守在工作岗位,有的人因与家人相距太远无法团聚。中秋节时,他们只能与家人共守一轮明月。“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我人在何方,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中秋快乐、永远安康……”不能回家团聚的市民这样表达对家人深深的祝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