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开始,郑州大学一附院陷入“建楼就住满、住满就建楼”的怪圈。9月16日,投资48.5亿元的郑大一附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拟增加病床位3000张,总床位数达到1万张,位居全国第一。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是在打造“超级医院”上下功夫,还是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院发展上发力,你怎么看?
【观点1+1】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公立医院建再多大楼,也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唯有基层医院充分发力,才能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因此,我国一要完善基层医院的诊疗设备;二要改善基层医院的就诊环境;三要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做好这三点,一定会有很多患者不去舍近求远,挤大医院就医了。
@刚柔v:公立医院整体实力强、名声大,建再多的病房楼也不够广大患者用,要真正解决患者一床难求的问题,公立医院应该与私立医院实行“互联互医”,充分利用各自医院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如此才能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小帅哥Peterwang:破解“看病难”问题,不能仅靠政府继续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力度,还要放开医疗行业市场,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进入该领域,实现充分竞争、良性互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公共医疗领域可以减少投入,相反,政府需要将更多公共医疗资源投入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中。
@南蛮小王爷125:医疗体制改革才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良策,打造“超级医院”只是“缓兵之计”,治标难治本。
@平凡丑人:人们要走出只有名牌公立医院才能放心就医的认识怪圈,公立医院也要主动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诊疗机制,这样才有利于群众就医。
@左右不言他: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那么,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就不会改变,分级诊疗也只是一句空话,“看病难”仍会困扰群众。
@深海林森景幽幽:公立医院扩建只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思路之一,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院发展应同时跟进、共同发力。
@一更时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才是群众“看病难”的症结。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公立医院继续扩建,恐怕也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
@趣味象牙塔:很多人患上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也要去“三甲”医院治疗,使“超级医院”人满为患,其实社区医院完全可以医治这些病。
【下期话题】
“红头文件白话版”
“红头文件”必须严谨,不能产生歧义,但其往往因表述严谨让群众觉得“高冷”、不易懂。河南省日前要求,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即将“官话”翻译成“白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讲清楚。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一再强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百姓看懂“红头文件”,既是水平问题,更是作风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