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9月12日,来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陟县、博爱县等地的30多名村干部、种植大户,在市土肥站拿到了为各村农家土地开出的科学施肥配方,目前全市已有九成以上土地吃了“营养餐”,这是我市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我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走在了全省前列。”市土肥站站长任家亮说,“我市测土配方项目最早从孟州市起步,全市所有县(市)区现已全部实施了该项目,总投资1911万元。目前,全市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全覆盖,同时扩大到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领域。”
“让土地吃‘营养餐’非常有必要。”市土肥站副站长任新芳说,近年来,我国化肥使用量大幅增加,一亩地年施肥量高达60公斤,比国外平均使用量高出一倍,消耗了能源和资源,造成了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和酸化,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绿色农业的今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工作,牢固树立“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围绕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这个核心,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基础工作,扩大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范围。为让土地吃上“营养餐”,我市多措并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强化农企对接,深化农化服务;积极研究推广新技术的有效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相关补贴;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大技术示范与推广力度,狠抓化验结果反馈与施肥卡入户工作;每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350万亩次,化验土样2000余个,印发建议卡30万张,建立村级示范方120多个,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去年,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5万亩次,推广配方肥11万吨,推广面积160万亩,覆盖全市1645个行政村,涉及48.3万农户。其中,孟州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5.1万亩,覆盖该市273个行政村,涉及8.6万农户,推广配方肥1.6万吨,配方肥施用面积达40.5万亩;修武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覆盖全县213个行政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去年,全市29个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26.97公斤,27个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19.68公斤,其中温县30万亩小麦整建制推进平均亩产达660公斤;修武县郇封镇7.1万亩小麦整镇推进平均亩产678.5公斤;修武县郇封镇万箱铺村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98公斤;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1220公斤,均创历史新高。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帮助农民实现节本增效。据调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比常规施肥区平均每亩可增产小麦41.2公斤、玉米46.5公斤,每亩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0.8公斤,每年每亩地可增加收入175元、减少成本4元。立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新说:“我们合作社有3000亩耕地、700户社员,去年以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化肥使用量每亩地减少10公斤,可节省30元钱,一季每亩地可增产粮食50公斤左右。”我市每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00万亩次,一亩地按节本增效160元计算,全市农民一年节本增效可达4亿多元。
市农业技术专家、市国栋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国栋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市化肥施用比例更趋合理,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肥料使用结构进一步优化,既保证了农作物稳产、高效、优质,又减少了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