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来自身边人的不少话语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对于殷涛的做法,有网友表示不认同,认为应该为自己孩子创造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也有网友表示支持:“校长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了‘家门口的学校’,我又相信‘优质均衡’了。”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在择校热潮一浪高似一浪的当下,殷涛校长不跟风,不盲从,不为名校所动,让女儿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就读,这看似是个糊涂的决定,实则是殷校长的自信和理智,一方面,能避免女儿择校后的烦恼;另一方面,能实践“均衡教育”的理想。殷校长的以身作则是呼唤,是宣扬,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誓言。
@小帅哥Peterwang: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希望这样的好校长越来越多。
@晓平王: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虽说设施和资源条件优越的学校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众所周知,条件再好,如果个人不努力,要取得好成绩也不可能。而在条件相对来说差一些的学校,只要勤奋肯拼搏,要取得好成绩一样可以。
@单建华江苏:真没必要这样。为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没有必要“绑架”自己的女儿。如果真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外来工孩子着想,应该加强学校的管理、积极寻找合理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家长。
@趣味象牙塔:如果拒绝择名校是为孩子的教育发展着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好处,绝对无可厚非。但若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堵住他人的质疑之声,拿孩子的前途做试验,这样的家长不合格。
@胜平王大头:很多人都对教育有自己的见解,但并非“行动派”“建设派”“方法派”,而是光说不干的“口头君子”。殷校长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促进教育均衡”的理想,这是有胆识和自信的表现,他为致力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校长们做了榜样。
@清静晓梅:首先力挺殷涛校长并为其点赞。《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这篇文章,真实地表达了当事人不变的初心,最起码我们看到了殷涛校长的自信,孩子也会从父亲的身上学会自信。好样的殷校长,支持你,相信你的行为会影响一批人。
@河北白帆: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能把成绩优异的女儿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就读,无论是出于职务行为的被动,还是出于个人理想化的主动,都无可厚非。如果连校长都要为自己的孩子择名校,很可能引起普通教师以及家长纷纷仿效,这只会加剧社会上的“择校热”。
@百合边走边看:教育公平期待出现更多的殷涛。孩子择校是因为师资良莠不齐,老师择校是因为待遇和名利有差距。先从根本上解决老师工作分配和工资待遇的不均衡,让各校都有好老师,学生自然就无须择校了。
@雨中漫步2A:作秀也罢,务实也罢,只要社会上能有更多的校长、老师能把孩子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那就离实现教育均衡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下期话题】
“错了吗?”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一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落在车上的手机送还,并索要100元酬金,但乘客因身上零钱不足,只肯给66元。有的网友说:“司机要承担时间成本、风险成本,要100元真的不多。”也有声音强调,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不应该给酬金。管理部门则表示,司机的做法不违规。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