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王小平会见省国资委领导
转型焦作攻坚克难蹄疾步稳
扛起责任 担起义务 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创新放飞梦想 科技引领未来
推广解放区楼院协商治理模式
今日看点
怀川农业,融合提升
市政协常委视察团视察北山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围城”整治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农业,融合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光伏温室大棚里生长的,是博爱农民种植的从荷兰引进的水果西红柿。这个大棚,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 (本报资料照片)
 
   

  在全国农业战线,我市作为黄河以北“全国第一个吨粮市”“全国第一个小麦千斤市”而享誉华夏,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的赞誉。

  市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农业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从而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从粮食高产到优质高效的华丽蝶变。

  项目推动产业融合

  为了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近年来,我市拿出最优惠的政策、营造最优良的环境,运用贴息、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本地企业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从“低端加工”向“高端加工”发展,持续放大农业优势,做靓焦作“农业品牌”。

  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吸引一批大型食品加工项目落户焦作,武陟县辅仁怀庆堂公司项目总投资10.5亿元,蒙牛乳业(焦作)公司项目总投资5.1亿元,修武县大用公司项目总投资2.2亿元。此后,又陆续引进建成了金陵药业、提篮食品、江河纸业、掌柜食品和广济药业孟州公司。去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项目引领作用,先后又有一大批项目落地开花,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武陟县引进建设了河南鑫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博爱县建设了河南新源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总投资4500万元。修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招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正式签约2个项目,总投资37亿元。由中电安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生态旅游油用牡丹开发项目,规划总面积近万亩,总投资11亿元。

  为了推动产业融合,我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从2006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各县级财政也都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这些财政资金的引导,调动了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境内外企业和工商资本也大量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加快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新上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16.48亿元。其中,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投资3亿元新建中高端低温液态奶项目;伊赛公司投资46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清真牛肉熟食制品项目,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10亿元;京华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天然味源提取系列调味品项目;博爱农场投资6000万元新上了方便面和乳业扩建项目。

  龙头引领产业融合

  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引擎,是壮大支撑产业和提质增效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培育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任务、壮大支撑产业的第一抓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壮大支撑产业,促进了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引进培育并举。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先后培育出了一批以斯美特、天香和伊赛、怀山堂等为代表的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且先后有蒙牛、大用、六合、正虹、禾丰、辅仁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广济药业、保和堂、掌柜等境外知名制药和食品企业落户焦作,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梯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11.3亿元;今年前5个月,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297.3亿元和25.1亿元。

  实行梯次推进。我市坚持把打造国家级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全资子公司6家,省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9家和12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58家。新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3家。新申报的4个集群近期将获省政府命名,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将达到12家。

  实施龙头带动。我市在面品、肉品、怀药、乳品、饮品、果蔬、玉米、调味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集群中,每个集群都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是我国蒙牛集团在全国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的乳品公司。斯美特食品公司是全省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产销量跨入全国五强之列。伊赛公司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全国农运会的牛肉供应商,中国牛肉屠宰加工二强企业,正打造成为中国清真牛肉第一品牌。孟州华兴公司是省内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省内生产氨基酸的种类也最多,倍他环状糊精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怀山堂公司围绕“四大怀药”开发,公司基地相继取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有机食品”认证,“铁棍牌”怀山药已成为一张全国响亮的农业名片。

  狠抓科技驱动。目前,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二百强企业中,食品企业占3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3个、院士工作站5个,每年申请专利数量都在200项以上。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29家,成员出资额26.8亿元,入社农民9.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4.5万户;建成了国家级示范社24家、省级示范社22家和市级示范社438家,无论数量和质量我市始终都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481家,涉及的产业有粮食、蔬菜、怀药、经济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等,重点指导培育出了沁阳市富孟种植家庭农场等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去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23万亩,占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3.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涉及30.2万户,占总承包户数的49.9%,指导培育出144个整村流转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健全,有力地加快了我市农业适度的规模化发展。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产业规模持续放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我市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水果、食用菌五大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到101.5万亩,销售范围辐射多个省、市。全市近百家怀药加工企业带动怀药种植面积发展到23.6万亩,其中温县种植面积达23.6万亩,使铁棍山药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在饲养业龙头的带动下,全市奶牛、生猪、肉鸡、肉牛、肉鸭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如今,全市有规模的饲养场发展到1000多家,畜牧业产值83.3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3.85%。

  产业融合的蝶变效应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我市传统农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产业融合,带来了规模之变。在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中我市占8个,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较多的地市之一。在我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中,蓬勃兴起的农产品加工业“六分天下”占其一。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602.1亿元。全市小麦、玉米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50万吨、215万吨,牛奶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小麦面粉及方便食品、玉米淀粉及淀粉糖、乳制品及肉类食品、调味品及饮料的生产量居全省前列。

  产业融合,带来了质态之变。我市被农业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温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修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我省唯一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市认定“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85个,面积99.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5%,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修武县成为我省2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之一。全市共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84个,其中国家级品牌有“斯美特”“天香”“栗子园”3个,均为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品牌达到81个。在历届全国“农交会”“农洽会”上,我市获奖产品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产业融合,带来了效益之变。在农业产业化强劲带动下,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武陟县建起了以斯美特、正龙等为主的小麦加工企业群,引进了“三全”“思念”等多家速冻食品企业,年加工能力近20万吨;建起了以旭瑞、粤禽、恒康、康利达为主的肉类生产加工企业群,实现了集聚发展。孟州市建起了以鑫源、华兴、金玉米等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玉米加工企业群,并成功引进了广济药业。温县建起了以怀山堂、保和堂、健国为主的怀药精深加工,以京华、立达、品正为主的生产调味品,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博爱县海华纺织、武陟县江河纸业、示范区蒙牛乳业已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职工多达7.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71.4%,年工资收入多达11.77亿元,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2万元左右,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围绕农业产业化集群从事种养、物流、销售等,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长。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发出了尽快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进军号令。我市要立足农业产业化现有基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