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事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搭建中德企业交流新平台
确保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万花小学“爱心厨房”投用 志愿者心里美美哒!
唢呐艺术亟待传承下去
专家上门义诊 社区居民欢迎
市领导督导“涂装围城”整治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唢呐艺术亟待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王龙卿 见习记者 赵 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前一段时间,一部反映老一辈唢呐艺人从艺生涯的电影《百鸟朝凤》在各大院线上映。唢呐艺术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沁阳是著名的唢呐艺术之乡。近日,记者走进沁阳,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金海,聆听老一辈传统艺人讲述他经历的沁阳唢呐的兴盛与衰落……

  唢呐是一种高亢洪亮的北方乐器,在西方乐器尚未流行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唢呐作为演奏队的主旋律,是营造气氛、烘托场景、感染观众的主要乐器。

  据李金海介绍,沁阳唢呐艺术之所以闻名全国,很大程度上在于出生于怀庆(今沁阳)的明代“律圣”朱载堉对唢呐的贡献。朱载堉改良了唢呐的发音位置,在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使唢呐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清至民国时期,沁阳地区唢呐演奏形成了贾家、张家、贺家和马家四家并驾齐驱、各放异彩的局面。上世纪50年代,年仅7岁的李金海因为在节奏韵律上的天赋被尊师贾自成(贾家第三代传人)发现,进而学习吹唢呐。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那时乡间的唢呐教学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蕴含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深莫测。变化多端的演奏经验大多是民间艺人反复琢磨、摸索出来的,这就要求学徒要有很高的悟性。

  沁阳唢呐的红火日子当属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春节的街头文艺,还是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邀请有名的唢呐班子。在沁阳地区流传着一句民谣“玻璃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麻金就是沁阳唢呐贺家代表人物贺全龙。红红火火的唢呐生意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唢呐班子,沁阳地区从沁河以北到济源,几乎村村都有唢呐班子,光一个小小的解住村就有五六个唢呐班子。

  “上世纪80年代,唢呐生意红火的时候,我一天要吹两三场。到腊月结婚的人扎堆时,从农历腊月初八到除夕,一天都不间断。”李金海说。

  “也就是2000年左右,音响逐渐进入婚庆市场。那样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箱子,插上电,连上录音机,就能播放出各种各样的曲子,声音大的,方圆几里都能听见动静,大大满足了婚礼喜庆、热闹的需求。”李金海说。唢呐,逐渐退出了婚庆市场,坚守着白事的半壁江山。再后来,沁阳地区的白事也开始流行“耍”晚会,唢呐被逼到了墙角,失去往日光彩的唢呐班子逐渐开始解散。“我的师兄们开始另谋生路,有的做起了卖酱油、醋的小生意,有的跟着别人学开车,几乎没人吹唢呐了。而我因为有幸进入沁阳市化肥厂的宣传队,无须为生活奔走,才能继续与唢呐为伴。”李金海说。

  传统的唢呐艺人面对音响等新鲜事物的竞争也曾试图挣扎,在演奏曲目方面增加了《黄土情》《三乡村》《正月十五闹雪灯》等新时代乐曲,在演奏方式上由传统的唢呐吹奏加入长号等西洋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不再单单地吹,也会唱一段甚至跳一曲。但是,这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唢呐的境遇。在现代化和时尚浪潮的冲击下,沁阳唢呐走过了辉煌的80年代。如今,沁阳唢呐不再是一门生意,而成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沁阳唢呐能够继续传承,沁阳市政府和民间唢呐艺人作出了许多努力。该市通过在神农文化节上举行唢呐公演、免费为唢呐爱好者体检,在沁阳地区开展32场唢呐巡演等方式,试图唤起人们对唢呐的热情与关注。

  退休在家的李金海则办起了唢呐学习班。唢呐学习打破了原有的“三年徒弟三年劳”的师徒模式,变成简单的师生模式。李金海试图通过免费教学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唢呐、喜欢唢呐。但是,跟着李金海学习唢呐的,大多是在校学生,他们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唢呐。有的是由于考学加分的需要,有的是发展一门兴趣爱好的需要,却很少有人是出于真正的喜欢。“很多学生升入初中之后,由于学业任务重,便放弃了继续学习唢呐。如何能将沁阳唢呐更好地传承下去,甚至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李金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