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何其猖獗,最近几个月就发生多起受骗者自杀、猝死的惨剧,更出现诈骗村、诈骗镇“全民诈骗”及上百名诈骗犯罪嫌疑人从国外被遣送回国的奇观。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说蔡桓公:“疾在骨髓,无奈何也。”难道电信网络诈骗也像蔡桓公一样无药可治了吗?其实不然,只要放大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上升势头并非难事。
9月23日,大招来了,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提出,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此招真的灵吗?从目前的案例来看,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基本上没有在24小时后才发现受骗的,往往是钱转出去后就发现受骗了。出台这一措施,受害者即使受骗,也可以在足够多的时间内报案处理,把转账撤回。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肆虐并非一年两年,我国打击力度也逐年增大,以往主要在执法部门重拳出击,形成高压态势;宣传部门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识破骗局能力;电信部门强化管理,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等方面发力,但作用有限。常言说得好:打蛇打七寸。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七寸”就在通过银行转钱这一环节。既然诈骗分子梦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不愿收手;幻想成为漏网之鱼,不怕法律的严惩,当务之急只有在银行转钱环节采取技术手段,使诈骗基本上失去得逞的可能。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下决心解决,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曾几何时,普通旅客春运期间购买火车卧铺票何其难哉!就像相声中说的“比唐僧取经都难”,一张小小的卧铺票成为腐败滋生的沃土,群众意见很大。但随着铁路部门加大“买票难”整治力度,一方面整肃内部人员以票谋私行为,另一方面开辟电话购票、网络购票等新渠道,原以为无解的“买票难”问题竟迎刃而解了。
同火车卧铺票“买票难”得到较好解决一样,随着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彻底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指日可待。多行不义必自毙。疯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已无处可逃,只有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才有可能得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