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依靠创新驱动能够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主导作用倒逼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之路,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响亮提出,要以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以创新破解难题、驱动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成为发展活力足、辐射范围广、引领作用强的创新型城市。
昨日下午,记者走近出席市十一次党代会的党代表,认真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代表、市科技局局长陶立栋说:“在加快建设‘四个焦作’目标中,‘创新焦作’排在首位,足以看出创新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只有创新才能让焦作实现快速转型发展。日前,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这就告诉我们在发展中不能走老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运用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在创新中实现发展模式的升级,为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科技支撑。”
创新发展首先要找准路径和着力点,有的放矢,才能发挥创新的强大动力。和许多城市相比,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仍亟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亟待增强,科技投入绩效亟待提高。党代表、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说:“我们必须站在事关焦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从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未来发展目标、跻身全省前列的要求出发,坚持不懈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这既是焦作立足现实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更是焦作着眼未来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全球市场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在观望、徘徊,害怕转型失败,不敢主动转型,在等待机会。党代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品质部部长闫春生说,思维方式、观念理念创新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先导。只有解放思想,人们才可能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试,求新创新。各级政府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企业只有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找准方向、选对路子、找到目标,才能在产业转型、结构转型、装备转型和人才转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抓创新,抢高点,转换经济增长动能。基于此,党代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平启认为,机制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保障。要根据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积极承接上级各项改革部署,聚焦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深化改革,深化财政、公共资源交易、金融、土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体制改革,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同时也要深化市、区两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市、区两级事权、财权,激发各城区竞相发展活力。
引进一个杰出的高端人才,能够突破一项重大技术,能够创建一家企业,甚至能够催生一个产业。焦作大学党委书记魏曰高认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步伐,全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创一流、上水平;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团队的同时,加快人才落户和成果转化,吸引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聚集焦作;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运营好科技大市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实体化、市场化。
“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党代表、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张宏强说,要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为主的新兴业态,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搭建创新服务“大平台”、培育专业孵化“大链条”,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努力使焦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把脉方向,决胜千里。当下,“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众多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放于中高端产业,通过种种转型升级之举,助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代表、河南省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德龙谈起科技创新信心十足。他说,该公司成立智能装备公司,上马气缸套智能制造项目,开始布局高端装备、机器人等领域。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围绕智能化生产,进行轴瓦、活塞、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驾驶等增能、升级改造项目,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百亿产业园。
喊破嗓子,不如迈开步子。创新不是口号,而在于行动。我们必须以等不得、慢不起的紧迫感,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瓶颈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