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3日20时,全市清运垃圾总量151万立方米,清除垃圾点408个,就地回填垃圾约110万立方米,占整治总量的80%以上。”这是昨日记者从市“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通报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自9月1日我市打响“污染围城”集中整治攻坚战以来,短短3周多时间,市区许多积存多年、严重影响城区环境和周边群众生活的垃圾山得到了彻底清理。市民纷纷通过本报官方微博、微信为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点赞,希望通过整治彻底搬走垃圾山。也有市民担忧整治工作是一阵风,担心整治工作一结束“垃圾围城”现象会卷土重来。
“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在日前我市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三次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姜继鼎强调,“要按照‘标准再提升、机制再建立、出路要找准、问题要解决’的要求,高标准抓好后续整治工作。”
在“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中,“垃圾围城”的整治任务最重,群众关注度最高,整治效果最明显。目前,“垃圾围城”整治任务虽已大头落地,但从整治工作台账看,剩余的整治任务依然艰巨。
如何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市“污染围城”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城管局局长杨廷中说,要打好歼灭战,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做好垃圾清运的扫尾工作,彻底清除城区剩余的积存垃圾;在垃圾清运过程中,要加强对垃圾清运工地和运输车辆的管理,防止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抛撒滴漏,杜绝二次污染。
“垃圾围城”极易出现反弹。杨廷中说:“在做好垃圾清运扫尾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巩固好整治成果,做好已清运垃圾点的恢复整改工作。适宜商业开发的,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设置围挡,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适宜做游园绿地的,尽快进行绿化,建设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游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适宜种植树木的,迅速采取措施复耕……总之一句话,严防治理后出现反弹。”
垃圾每天都在产生,如何避免出现新的垃圾堆存问题?杨廷中坦言,要补齐两个短板,一方面要补齐管理政策的短板,制定具体的建筑垃圾管理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好建筑垃圾;另一方面要补齐科技化管理的短板,升级数字城管的垃圾管理系统,对建筑垃圾私拉、乱运、乱倒现象进行抓拍取证,加大打击力度。
杨廷中说:“补齐这两个短板以后,将建立政策、科技、人防‘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为我们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格、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厉、道路保洁及时到位’的建筑垃圾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解决好垃圾的出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堆存问题。杨廷中说,根据测算,我市城区每年要产生280万吨至400万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城市矿产资源,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再生产品产业链,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水稳层的骨料和道砖,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建筑砌块,探索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路子,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