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供销社档案
焦作市供销社现有6个县市供销社,79个基层社、64个专业公司,职工总数8000余人,总资产11.4亿元,所有者权益1.6亿元,经营服务网点近3000个。其中,市供销社内设6个科室,下属土产、日杂、储运、农资、鞭炮、棉麻等17个直属公司,安阳城供销社、王褚供销社、待王供销社等8个基层社。市供销社直属各单位总资产2亿元,所有者权益1665万元。
2015年,市供销社系统完成购销总额275亿元,实现利税1.318亿元,荣获全省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二等奖,沁阳市供销社、安阳城供销社、柏香供销社和修武县兴农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通报表彰。
在中国农村,凡是生于“70前”的人,大都对供销社有着深刻的记忆。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供销社几乎与每一个农村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曾经辉煌的供销系统走入低谷。边缘化多年的供销系统如何重新焕发生机、浴火重生?顺应国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东风,市供销社紧抓机遇,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创“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业态,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开创了一条新型发展之路,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
我市供销系统各农资企业积极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做法得到副省长王铁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
凤凰涅槃,供销社的转与变
长期以来,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被视为一供一销、双向流通的主渠道,曾一度占据我国农村零售“垄断地位”。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迫切要求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生活需求加快升级,迫切要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
供销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三农”提供贴心服务?
9月23日,在市供销社,记者看到这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忙碌着,有的统计报表,有的电话联系配送物料,有的在电脑上查阅农业生产新闻。谈起供销社与“三农”服务的关系,市供销社主任孙长松合上案头的工作日志说:“任何一种经济形式或组织,只有持续不断地满足和适应人民的需要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目前,供销社基层组织还相对薄弱,社有企业规模偏小,综合服务实力不强,层级联系比较松散,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必须通过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动力和发展活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独特优势,担当起更大责任。”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服务的需要和生存的抉择,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市供销社只有不断深化转型改革,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服务“三农”的工作需要。为了加快改革步伐,市供销社努力使农资供应由买卖型向服务型转变,该系统每年储备各类化肥都在10万吨、销售23万吨以上,在其他农药、农地膜及小农机具等农资农具供应上也能满足农民需求。知不足而后进,这样的服务并没有让供销社人感到满意,他们在满足农民农资需求的前提下,带领供销系统各农资企业积极向服务型转变。其中,温县供销社以鹏宇农资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农资超市,为农民提供耕种、管理、收贮、信息、融资、劳务等系列化服务;武陟县供销社以河南中农农资物流储备中心为龙头,在该县布局80多个服务网点开展连锁经营,努力打造“四最三零”,即农资供应质量最好、数量最足、价格最低、服务最优,零投诉、零纠纷和零质量问题,赢得了当地农民的好评。同时,我市各级供销社还配合工商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
合作形式多样化、组织体系规范化、内部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指导服务系统化。在改革创新中,市供销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呈现出上述五个特点。为深入推进供销社转型发展,市供销社系统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领办、创办、联办、合办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据介绍,市供销社以往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合作社+农户”的较为单一的合作形式,现在新办的合作社呈现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结合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内容等实际设立了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长或理事会、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理事会等,从而保障了社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责等,有力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领办、创办的专业社在当地都是颇具影响力的,特别是在今年已形成了规模效应;每个专业合作社都开展了技术培训,从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各个环节,都为社员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目前,我市供销社系统共发展修武县兴农土特产、武陟河田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创办修武延陵大葱产销等协会66个,组建沁阳市供销社农友农牧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年助农增收2亿多元。
扎根基层,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离农民最近的地方是农村,要想零距离为农民服务,就要扎根农村。市供销社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客观条件上占据了地利优势,在供销系统中,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载体。据了解,我市供销社现有6个县市供销社,79个基层供销社、64个专业公司,经营服务网点3000个。其中,市供销社下属土产、日杂、储运、农资、棉麻等17个直属公司,安阳城供销社、王褚供销社、待王供销社等8个基层社。
积极发展好基层供销社就是畅通为“三农”服务的工作渠道。基于这一认识,市供销社积极推进基层社改造工作,提升为农服务功能,先后对市供销社直属安阳城供销社,沁阳西万、柏乡供销社,温县北冷乡供销社,孟州槐树村供销社,博爱张茹集供销社和修武方庄供销社等一批基层供销社进行了改造升级。2015年,沁阳市供销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百强县级社,安阳城供销社、柏香供销社获评基层社标杆社。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率下降、收入减少。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事关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也关系着供销社能否真正融入到为农服务工作中来。
在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中,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工作大局,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据介绍,全市各级供销社主动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大胆探索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年托管和流转农村土地3万亩以上,助农增收200多万元。其中,温县供销社参股的温县欣盛实业有限公司,引进质量溯源系统,对温县鑫淼农业合作社、温县沁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部分流转土地大户,提供农资供应、智能配肥、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存储、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同时,该项目建设的物联网中心,可对田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降雨量、大气压力、虫情进行收集,为科学种田提供翔实依据,真正做到智慧农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远程观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生产情况,有了这个“千里眼”,远程轻松监控、管理作业生产,大大减轻工作强度,也为后期农产品溯源,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画面依据。
大田托管,让农田得到规模化、科学化管理,把农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已成为我市供销系统扎根基层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的典型。
针对偏远山村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利、日用消费品需求量小,单靠市场调节无法满足的情况,市供销社主动填补市场空白,先后在修武后河、中站桑园等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油、盐、米、肉、蛋等生活必需品,而且回收代卖当地农副产品,并对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农民提供配送服务。下一步,市供销社将联合农科院等部门在中站桑园等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空气清新迷人的山村,打造观光旅游、特色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服务,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与时俱进,完善流通服务渠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为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市供销社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要求“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电商领域成为能够抓在手上的‘国家队’”的指示精神,主动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新趋势,积极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对接,充分运用与苏宁云商合作的成熟发展模式,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供销”为平台,改造提升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经营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把“新网工程”建设与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并轨发展,共同推进,努力打造网上供销社。2015年,市供销社建成160个连锁经营网点、4个配送中心、10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店。
通过“新网工程”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并轨发展,供销系统商业网点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有效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进一步增强。目前,各经济服务网点运转良好,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博爱县供销社被列为全国供销系统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社,与阿里村淘、京东、云农网、博爱人家等九大网购平台对接,建成240多家村级服务点。沁阳市供销社也成立了沁阳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苏宁易购合作建成了11个苏宁易购乡村形象店。
供销社是个老系统,摊子大、人员多,设施老旧、经营困难,为加强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工作,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市供销社积极增强为农服务实力,通过分类改造、逐步推进、加强资产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社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中心,建立健全了社有资产管理台账和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直属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在各个公司推行会计预算制度,扎牢防止社有资产流失的篱笆,提高了社有资产收益率。通过分类改造,社有企业收益率较上年增加5%~10%,为农服务实力进一步提高。
在孙长松的办公桌上,一份我市《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实施意见中发展目标令人振奋。到2020年,把全市供销社系统打造成为拥有五大平台、四大体系的现代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五大平台:即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平台、农产品现代经营服务平台、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平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四大体系:即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市场化的经营体系、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合作化的组织体系。供销社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真正实现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三农”工作同步、与消费者需求同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再争取1~2个县社纳入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社,支持供销社利用现有经营服务网点建立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开展农村快件派送服务,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把供销社电子商务纳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并给予支持。到2020年,建成1000个电商代购代销店、1826个电商服务点和一个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形成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电商代购代销店网络。”孙长松满怀信心地说。
(本版图片均由市供销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