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凝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全市率先完成南水北调主干渠征迁任务,完成了市太极体育中心、郑焦铁路、林邓线拆迁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2015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60元,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后5年,山阳区将继续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坚持“三产带优二产、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三区两带”,促进“三转两提”,为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阳,助力创新、富裕、美丽、平安焦作建设,推动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美丽山阳建设砥砺前行
坚定目标 务实重干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山阳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山阳区将找准目标定位,增强战略定力,发挥比较优势,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引领全市经济发展新常态。
打造创新焦作的动力区。发挥中心城区城市配套完善、人才密集优势,把山阳区建设成为全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中心平台,为焦作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持,着力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打造富裕焦作的核心区。借助中心城区服务业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型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事业,引导特色商业区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到山阳区工作生活、消费购物、休闲娱乐,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力成为焦作最繁华,豫西北、晋东南最知名的都市商圈。
打造美丽焦作的示范区。借助“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品牌,发挥山阳区有山有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紧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服务配套产业,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让山阳区成为美丽焦作的形象窗口,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区典范。
打造平安焦作的首善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履行中心城区政治责任,全力做好“平安山阳”创建工作。
争当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主力军。发挥新兴城区发展空间大的优势,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放大体量;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做大经济增量;加大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增加高档商品住房供给,扩大资金投入,拉动社会消费,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认真落实供给侧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新型商贸服务业,满足社会消费需求,提高经济质量效益,让山阳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更大、贡献率更高。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山阳区广大党员干部将更加注重第一要务,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更加注重履职尽责,牢固树立“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干事创业理念,为山阳区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更加注重作风养成,大力弘扬“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精神,坚持一切向高标准看齐;更加注重纪律规矩,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山阳区落地生根;更加注重廉政建设,做到清廉自律、坚守底线,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发挥廉洁自律表率作用。
构建产城融合中心城区
打造“三区两带”
今后5年,山阳区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依托北区沿山资源、中区教育资源、南区场馆资源、南水北调沿线生态景观、中原路北延工程,打造“三区两带”,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依托北区沿山资源,发展工业及工农文体复合旅游。在辖区太行路向东延伸线以北区域,借助浅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厚重文化资源、特色田园风情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复合旅游产业,丰富焦作旅游内容内涵,带动绿色工业做精做优,加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依托中区教育资源,发展学区经济及传统服务业。在太行路向东延伸线以南、站前路向东延伸线以北的中部区域,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课外培训,强力实施“教育名区”战略,用优质教育拉动人口集聚,用人口集聚带动旧城改造、产业发展,推动学区经济繁荣发展。
依托南区场馆资源,发展太极文化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挥站前路向东延伸线以南大型公共设施汇聚、知识人才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太极文化旅游和高成长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特色商业区,培育发展创新创业区,引领焦作未来发展,着力形成城市经济的核心增长板块。
依托南水北调主干渠,打造滨河娱乐休闲带。统筹南水北调绿化带沿线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积极发展游购娱各类产业,打造滨河娱乐休闲走廊。推动城市建设、历史人文与运河景观相互融合,着力构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境地。围绕南水北调绿化带沿线开发,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商品展示销售,满足游客需求;发展高端商品展示销售,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物流快递服务,方便游客购物托运。大力发展晚间演艺节目、旅游夜市和特色餐饮,丰富夜生活、培育夜经济,吸引市内市外客源、集聚周边人群,打造滨水城市旅游休闲高地。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原路,打造中原路健康养生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中原路北延工程,建成贯穿焦作南北城区、连接南太行绕城高速与长济高速的大通道,将太行山的雄奇与黄河的柔美带状互联,畅通城市血脉。高标准规划设计道路功能,增加自行车骑行步道,用自行车连通南北两个城市旅游区,方便游客通行,创造城市特色。发挥中原路贯通南北的优势,以集聚区运动自行车产业群、弓弩产业园等运动休闲产业为依托,引导各类运动器材展示销售、健身休闲场馆、养生餐饮等特色健康养生产业向中原路沿线集聚,形成特色运动健康养生带。深入挖掘汉魏宫廷养生保健文化,在南水北调干渠与中原路交会处的“山阳古城”区域,发展中医保健、理疗养生、休闲洗浴为主题的健康服务业集群,实现城区与景区、服务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
优化转型攻坚发展环境
促进“三转两提”
今后5年,山阳区将继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责任和重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抓铁留痕的作风、滚石上山的韧劲、善做善成的工作,把一切心思凝聚到抓落实上来,把所有精力集中到干事业上来,把全部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来,促进“三转两提”,进一步优化转型攻坚发展环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理念转变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上来。通过集聚人口做大城区规模,找准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到山阳区定居、生活、消费,依靠人口的集聚做大城区规模;通过服务做精城区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要素、空间的使用效率,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便捷、更幸福;通过做强城区实力,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人的梦想插上成功的翅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转换发展格局,构建科学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整合优势资源,调整区域分工,坚持“三产带优二产”思路,发挥运动、健康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产品制造业做精做优;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镁合金新材料、运动自行车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高端运动自行车及智能健身装备产业集群。
转换发展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阳。推动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推动协调发展,让城市更整洁;推动绿色发展,让旅游更舒心;推动开放发展,让服务更高效;推动共享发展,让创业更活跃。通过“双创”、北山治理和“污染围城”集中整治等各项工作,努力建成居住者舒心、创业者向往、旅游者留恋的现代化城区,为辖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完善社会治理,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基础配套,提升辖区承载能力;健全基层干部队伍,提升辖区服务能力;完善基本保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扬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扛牢政治责任,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核心作用,保障任务落实,紧紧围绕从严治党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探索新时期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方法路径,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全区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山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