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榜样的力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五年写就大美人生
劳模引领 职工参与 净化家园 美丽焦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五年写就大美人生
——记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校长王桂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王桂香和学生们在一起。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2016年,对于41岁的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校长王桂香来说,是个丰收年。

  这一年,她先后荣获“武陟县首届孝亲敬老道德模范”“河南省乡村好媳妇”“河南最美教师”等荣誉,并被推选为焦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光荣出席了近日正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荣誉的取得,是因为她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沉重的责任,凝结着她辛勤的付出。“三尺讲台,风雨人生一路歌;苦难之家,义无反顾力撑天。丈夫意外离世,青春失去亮色。公婆病床前,她挑起重担;稚子要抚养,她含辛茹苦。十五年,春去秋来,笑对人生,堪为榜样!”这段颁奖辞,是对王桂香15年大美人生的恰当评价。

  公婆眼中的好儿媳

  1975年8月,王桂香出生于武陟县大封镇保安庄,离村不足十里就是传诵千年的二十四孝之一卖身葬父者董永的故里小董村。

  1997年,满怀希冀与信心,王桂香踏上了农村教育之路。和大多数人一样,工作后不久,王桂香就结婚生子了。丈夫李军政家境虽然一般,但他踏实勤劳。婚后,丈夫能干、公婆慈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2月的一天,丈夫李军政外出办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残忍地夺去了他的生命。爱人撒手人寰,留下身怀六甲的她、才一岁多的女儿以及年过六旬的公婆。

  去,还是留?毕竟,对于只有26岁的王桂香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街坊邻居都认为她会离开,亲戚朋友也都劝她另做打算,因为留下来要扛起的担子实在太重。孩子留给公婆,自己去追求幸福,将来孩子不仅没有父亲,还要失去母爱,还有年迈的公婆,将来谁来照顾?想了又想,王桂香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爸、妈,桂香不会离开这个家!”拉着公婆的手,王桂香语气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决定留下只需要一秒钟,决定后却需要长期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2002年1月,儿子出生,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刚坐完月子,王桂香便开始操持家务,独自担起生活的重担。

  2002年10月,公公被查出胃癌,不得不做手术。于是,她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家里、医院两头跑,在公公手术住院的一个月内,她整个人瘦了一圈儿。公公手术后身体虽然恢复了一些,但只剩下半条命,生活起居都需要照顾。

  然而,老天对这个不幸家庭的考验并没有结束。婆婆因为痛失儿子病倒在床,高血压导致右半身不能动,后来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于是,照顾婆婆生活起居的担子又落到了她的身上。

  为了方便照顾婆婆,王桂香将公公临时安置到原来自己和丈夫住的房间,她带着儿子、女儿和婆婆睡一张床。就这样,夜里这边翻身给孩子喂奶,再一翻身照顾老人。

  冬天,通常是一张床上一头是她和儿子,另一头是婆婆和女儿,四个人挤在一起,抱团取暖。她的怀里搂着婆婆冰凉的脚,婆婆虽然不能说话却满眼都是泪。夏天,她每隔一天就要为70多公斤的婆婆洗澡,每次洗完澡她都累得满身大汗。

  每天5时,王桂香便要起床做饭,为婆婆穿衣洗脸、喂药喂饭。婆婆每晚要方便六七次,十多年里,王桂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再难,我也要撑起这个家!”一次次流过泪之后,王桂香一遍遍默默地鼓励自己。课堂上、责任田里是她忙碌的身影,公婆身边是她无微不至的关心。

  滴水穿石。15年来,在王桂香悉心照顾下,婆婆病情大有好转,一双儿女品学兼优、茁壮成长。乡亲们说,是桂香一片孝心,保住了两位老人的命,拯救了这个家。王桂香的婆婆,73岁的马文英老人说,自己这辈子最庆幸的是老天爷给了自己一个好儿媳。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负责,这是王桂香踏上农村教育之初作出的承诺,也是她19年来身体力行的信念。

  王桂香在承担起沉重家庭负担的同时,对教育事业倾注了几乎狂热的追求。孩子年幼时,她悄悄地起床,悄悄地给孩子掖好被角,安顿好公婆后,急急忙忙骑车往学校赶。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耽搁学生,哪怕是一节课。

  2005年,她担任了大封三中初三年级的年级长,同时还担着两个班的政治课。初三学生的升学压力,让她变得更加繁忙,每天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在老师和学生中旋转,上课、检查午休、检查作业、检查教案,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心理变化等成了她的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中考,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全镇第一,她所教的政治课获得武陟县第一届教育质量奖,此后连续三年她所教的科目都获得了教育教学表彰。

  大封镇司马岗村是一个有3000多人的村庄,村子离镇7公里,司马岗小学原本有100多名学生,近几年,由于村民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和周边的私立学校上学,司马岗小学面临着倒闭的情况。

  2015年5月,司马岗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找到大封中心校校长,强烈要求重建司马岗小学教学点。可这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接手,中心校领导经过反复考虑,找到了王桂香。

  王桂香深知这件事的难度,但一想到村里的孩子,她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她说:“越是偏远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是强烈,不能让小学生都舍近求远花太多的钱去上学。”

  村民们听说王桂香来当校长了,都高兴地四处奔走相告,街道上还拉起了欢迎横幅,有人还在墙壁上贴出了感谢信。家长们领着孩子纷纷来报名,这一年,司马岗小学奇迹般地招收了32名学生。

  学校重建比想象中的艰难,最初没有男教师,王桂香就自己踩在桌子上换灯泡,爬上梯子粉刷墙壁,拿着锤子钉窗纱,拿起剪刀制教具。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她和老师们一起办板报、做粘贴画、张贴喷绘画。为了让孩子们吃得便宜吃得好,她跟两名老师在校园的荒地开辟了菜园。

  在教育教学上,王桂香和同事们坚持每周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每天下午放学,她还要和两名教师一起进教室,对每个学生当天学的知识进行“日日清”。

  她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她开设“小雨点故事大王”社团,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和孩子共同制作美术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学生一起扫地、洒水、种菜,培养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开展文明礼仪德育课,在孩子心里播下文明的种子。

  就这样,她带着两个特岗教师,艰难地把一所倒闭的学校重新办了起来,学校恢复了琅琅读书声,村民们又看到了希望。

  群众心中的好榜样

  王桂香的工作是按秒计算的,一分一秒都不舍得浪费。她在大封镇中心学校担任着教研工作,现在又担任司马岗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她有严重的胃溃疡,有时连吞咽都有困难。上高中的女儿心疼妈妈,要带她去医院检查。可是,她怕医院把她留下,她怕司马岗村村民再次对学校失去信任,她怕公婆没人照料,她怕自己住院后连个照顾她的人都没有。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晃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十几年。一个没有定力的人是很难坚守下来的,一个没有教育情怀的人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王桂香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劳累,燃烧的是她历久弥新的青春激情。

  认识王桂香的人都为她的坚强、孝行所感动,街坊邻里都把她看作孝老爱亲的榜样。今年7月,在河南省举办的首届乡村好媳妇评选中,王桂香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便打动了无数人,最终以总票数第一的成绩当选为“河南省乡村好媳妇”。

  9月份,第32个教师节到来前,2016年“河南最美教师”名单也出炉,全省共有10名教育工作者最终当选,王桂香从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也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工作者。

  “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善良幸福的人!”这是她勉励自己的话语。她还说,幸福不是物质上的给予,幸福是精神上的创造,自己很忙但很快乐!

  乡亲们都说:“十里八村都知道桂香是一个好媳妇、好老师,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武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宫卫红说:“15年,王桂香用自己的善良与坚强,敬业与执着,写就了感天动地的大美人生。”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