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在逐步增加,家长们都期望孩子能拥有高挑的身材。然而,儿童矮小症却成为继肥胖、早熟之后又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大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个子低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却忽视了孩子可能患上了矮小症。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仕奎表示,矮小症是可以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
王仕奎介绍,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的。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另外,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每年少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前,增长速度每年少于3~7厘米;青春期增长速度每年少于5~6厘米,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
是什么原因导致矮小症发生的呢?王仕奎介绍,引起矮小的原因,除家族遗传因素外,很多是由疾病所致。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患者的5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生长激素是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分泌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多数是一岁以后开始呈现出生长缓慢的问题,往往表现为匀称性矮小,或许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了,但一直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仍然是稚嫩的童音,但在智力方面,他们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生长激素的缺乏也让患儿所有的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这些患儿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35米。
王仕奎介绍,矮小症如果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王仕奎建议,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治疗儿童矮小症也比较有效:首先要合理饮食,让孩子多吃含蛋白质和含钙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等;其次要适量运动,让孩子多从事有助于长高的运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游泳等;第三是父母关爱,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关爱有加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