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王小平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不仅在参加党代会的党代表中引起热议,而且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党代会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成果中提到,产业集聚区走在全省前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这对示范区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党代会报告在论述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时强调:要争取在3D打印、直驱电梯等领域实现突破,并明确要营运好科技大市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实体化、市场化;在论述协调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时,明确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是全市人民的期待,更是示范区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从高新区、新区再到示范区,示范区经历两个发展阶段。2000年5月,焦作高新区启动建设。2010年2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原焦作高新区基础上组建了焦作新区。2013年12月,为进一步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主题,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全省经批准规划建设的复合型城市新区统一调整更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示范区是体现城乡一体、产业融合、统筹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要在构建现代城乡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实践,建成局部区域科学发展、城乡一体,率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实验示范样板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示范区干群勇挑重担,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领跑全市,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
在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中,示范区如何发挥示范作用?这无疑是正在召开的党代会关注的焦点。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平启指出,党代会报告让示范区干群对我市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作为全市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经济板块,示范区明确了“打造全市重要增长极、城市新亮点、生态宜居地,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实力、美丽、活力、智慧、和谐五个示范区”的发展思路,目前正处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综合示范样板区的关键时期。党代会报告为示范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示范区一定把贯彻落实党代会报告精神与示范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五个示范区”建设上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他还提出了尽快编制完善示范区城区的总体规划、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快环城道路建设、对示范区简政放权等建议。
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湘强调,要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示范区要勇当主攻手、排头兵,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模式,利用市场的力量、干部的智慧,努力实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
阳庙镇党委书记赵洪波说,阳庙镇要加强党建统缆全局,立足党代会精神和镇域实际,强化产业支撑,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建好示范区“西大门”。
科瑞森公司负责人刘定告诉记者,作为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对党代会报告中“强化工业主导,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提法感到很振奋,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科瑞森公司将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打造一流物流输送设备供应商。
党代会报告是宣言,是决心,更是一种自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决心树牢“绿”的理念,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能突破的底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提升“新”的品位,努力实现产业新、服务新、创业新,让人耳目一新,处处呈现新气象;打造“特”的优势,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打造特色亮点,形成整体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创出“高”的质量,坚持发展高起点,制订一年方案、三年计划、五年规划时都要突出高标一流,真正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