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汉、蒙古、女真、契丹等各民族空前融合。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风云际会的时代,太行山下、黄河岸边修武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汉族人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潜心苦读,以文名世,终成元朝重臣。在任期间,他以天下为己任,救时伸道,用夏变夷,以儒治元,安国兴民,被誉为“元天一柱”,在元朝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就是薛澍。
薛澍也许未曾想到,即使过了700多年,故乡的后人也没有把他忘记。2016年9月3日上午,在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薛氏宗祠大院里,纪念元朝重臣薛澍诞辰767周年暨薛氏宗祠祭祖仪式隆重举行,有2000多人前来祭祖、寻根。其中,薛澍夫人——元朝公主孛儿只斤氏·蒙曼其格娘家人的后裔也参加了祭祖仪式,并与薛澍后人现场认亲。
修武民间流传着“薛驸马”的传说,指的就是薛澍迎娶元朝公主的轶事。那么,从修武走出来的元代重臣薛澍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为什么后人会如此推崇薛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修武县郇封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时光倒转至1249年农历八月初三,薛澍出生于修武县郇封村。他聪慧好学,15岁时便来到离家百里的辉县苏门山太极学院学习。元代理学大师姚枢、著名学者窦默是薛澍的老师。
18岁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这年薛澍不仅中了秀才,还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份爱情——仪表堂堂的他娶到了窦默的小女儿。3年后薛澍考取举人资格。1276年,薛澍中得丙子科进士。1279年春,他调到大都(北京)任国子监学正,负责管理教育太学生。
然而好景不长,薛澍任国子监学正第二年,窦默病故。窦氏因悲伤和操劳过度,在窦默逝后第二年,也因病离世。
1281年秋,元世祖调薛澍到元皇书苑去教授皇子、皇孙学习。在教学期间,薛澍深受世祖皇帝小女儿的钟爱。元世祖听说后,1284年,将小公主蒙曼其格下嫁给薛澍为妻,“薛驸马”之称就是由此而来。
此后,薛澍在朝中先后担任“榷茶都转运使”“吏部尚书”。由于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贵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在任期间,他在朝中穿汉族服装、讲汉语,尽量缩小蒙古族与汉族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故人称之为“元天一柱”。
薛澍尽管贵为皇亲国戚又身居高位,却不骄纵族人。有一次,居住在郇封村南北大街西边的己姓人堵住村西道路不让去西地干活的薛姓人通过,薛家人写信给薛澍准备教训己姓人。薛澍马上给家里回信:千里寄信只为路,道路宜修不宜堵。人堵我开走新路,与人为善传千古。薛家子弟听从教导,就在自己的地里另开新西街,不跟己姓人一般见识。从此,郇封村南北大街纵贯南北,与东西两条街形成两个丁字形。
1319年,70岁的薛澍偕夫人荣归故里,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好事。薛澍心胸宽阔,处处谦逊待人,和睦乡里,深受百姓称赞,一直活到97岁才寿终正寝。
如今,在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根亲文化深入人心。薛氏后裔每年都举办薛氏宗祠祭祖典礼,除了传承传统礼仪外,更具有弘扬根亲文化、宗族文化,促进信息交流、共同发展的新内涵。 (线索提供:石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