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创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尊重自然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注重引山入城。推进山城融合发展;注重引水穿城。着眼构建生态水系,注重产业兴城。促进产城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要挖掘自身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历史文明时时浸润着这座城市,处处体现其灿烂辉煌。要坚持绿色低碳与生态宜居相结合。不断推动产业转型、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逐步减少工业排放,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美种入每一个焦作人心中。要坚持规划先行与严格执行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推动城市发展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转型,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坚持依规建设,确保规划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各县(市)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和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城市总规,进一步完善县(市)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确保城市总规内容层层落实。
王小平强调,城市建设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运用新方法。要着力破解城中村(棚户区)征迁改造难题。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作为中心城区三年改造提升的重头戏、主战场和突破口。要执行好补偿标准,推广好货币化安置,捆绑好改造立项,宣传好政策标准,保证和谐征迁。要着力破解治污难题。控好污水。保持清水。用好雨水。联通活水。掀开活水连渠、清水满湖、湿地润城、人水和谐的新篇章。要着力破解城区道路不畅难题。织密中心城区路,加快打通一批断头路,积极推进城市外环路,强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着力破解新型城镇化推进慢的难题。加快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打造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统筹发展理念的新标杆。要加快县城建设,培育打造特色小城市。要加快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镇、向农村延伸。要着力破解钱从哪儿来的难题。探索构建可持续融资模式,借贷一批、争取一批、运作一批、合作一批、引进一批、盘活一批,在拓宽融资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王小平强调,城市管理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有新作为。全市上下必须强化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树牢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管理变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要凝聚合力抓管理。要勠力同心,实现城市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要提升素质,以个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加强宣传,营造大干快干城市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强化责任抓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街道、社区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谋大局、思长远,主动深入到城市工作的主战场。要提升能力抓管理。重视学习外地市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一体化、智能化、网格化、末端化、人性化管理能力。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要健全法治抓管理。将城市管理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及时研究出台加强城市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强化城市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要完善机制抓管理。及时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在全市形成抓城市工作、比城市建设、促城市管理的热潮。要公开透明抓管理,发挥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作用,规范放宽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工作的门槛,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大城市建设中的执纪监督,严厉打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
王小平强调,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我们心系焦作、心系城市、心系长远,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只要我们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 “六城共创”、打造中原明珠、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宏伟蓝图。
就做好城市工作,徐衣显强调,一要切实增强做好城市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位置,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管理逐步加强,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但我市城镇化进程中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城市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发展短板。城市发展中还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功能结构不优、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不强、城市工作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各级各部门既要看到城市发展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也要勇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压力感、责任感。要牢牢把握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规律,把城市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四化同步发展大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目标的战略高度,作为稳增长、扩投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观念、转变方式,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使城市工作更加出彩,不断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一是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市级规划设计要精准,区级规划编制要精细,各级规划监管要精确,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六线”控制,合理组织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城市各层次规划。全面推行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加强功能有机组合,全面实施“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案,体现焦作特色文化。加快实施多规合一。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规划,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严格规划委员会制度,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违法建筑专项治理行动。二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实施中心城区三年改造提升和县城扩容提质行动,以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为抓手,落实领导分包机制,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供热、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扩容提升,统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健康焦作建设,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加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把握总体原则,强化推进措施,明确改造重点,创新开发模式,提升建设品质,确保三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的70%以上,到2020年基本完成。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污染围城”整治成效,重点抓好“垃圾围城”整治工作,坚决防止现场清理和垃圾清运抛撒造成“二次污染”。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强力整治黑臭水体,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严格落实七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实行参建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强化质量事故和严重质量问题责任追究。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农民进城购房补贴政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加强管理现代化。坚持示范引领、网格管控、疏堵结合、常态长效,抓好市容秩序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提升等重点工作,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建设智慧城市。拆除“信息墙”,打通“信息路”,编织“信息网”,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形成城市管理新方式。强化安全保障。全面排查整治城区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公共安全评价机制,编织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安全网。培育城市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大力培育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市民素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三要建立健全做好城市工作、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一是创新城市依法依规治理机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城市,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坚持依法决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监督指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扩大PPP模式应用,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发挥财政投入杠杆作用,进一步整合投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提供融资保障。四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开展城市工作培训,培养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作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素质,为城市工作提供人才支持。五是创新城市建设防腐机制。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度,严把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关口。研究制定新的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审计监督,推动信息公开,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六是创新考核奖惩机制。落实现代绩效管理和服务承诺、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第三方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优者奖、劣者罚,形成人人争优、明争暗赛的生动局面,以更大的担当、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会上,市委副书记姜继鼎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2015年度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青玖主持会议,并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