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讲好“太极圣地”故事 规划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传递健康理念 共享太极文化
焦作,从拳乡走向世界太极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贾书君在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纵论太极拳发展——
讲好“太极圣地”故事 规划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在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演讲。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与太极拳大师陈正雷交流探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太极拳大师和有禄在高峰论坛开幕现场演示太极拳。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开幕现场。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编者按

  10月9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河南省体育局、凤凰卫视和焦作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纵论太极拳发展,现将演讲内容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全球3亿多人习练!没有哪一项运动,能像太极拳这样不分国界、落地生根,健身、养生、养心乃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太极拳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这方土地和人民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城市、造福国家、造福人类。

  顺势而为,方能乘势而上!刚刚结束的焦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谋划新定位,抢占制高点,响亮提出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宏伟目标!

  过去: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焦作市围绕打造“太极故里”世界级文化品牌,重点从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宣传推广、产业创新等方面着手,致力太极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5年,中国武术协会授予焦作市“太极圣地”称号。

  2006年,国务院公布陈式太极拳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中国民协、中国武协先后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2008年,太极拳被文化部正式推荐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12年,焦作市被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分别授予中国武术段位考评点和河南省武术段位制太极拳考评中心。

  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每年5月为太极拳健身月。太极拳“六进”工作扎实开展,广泛组织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六进”活动。加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已培训各级太极拳指导员1万余名。

  太极拳的传承保护。深入挖掘整理太极拳历史资料,截至目前共编印太极拳相关书籍2万余套、收集实物资料3000多件。注重太极拳的传承展示,通过建设太极拳非物质文化展示馆,有效促进了太极拳的文化传播。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的科学研究。目前,焦作市3所高校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专都设有太极拳学院,其中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二。

  太极拳的名家效应。被称为“四大金刚”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以及和式太极拳传承人和有禄都是焦作的太极拳名家,他们为太极拳的传承弘扬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有近千名拳师走出国门开馆授拳。据粗略统计,仅“四大金刚”的培训机构就已经遍布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极拳的产业发展。2013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1000万元太极拳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快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太极文化场馆设施。吸引了国内诸多知名策划机构和企业的联姻合作。让太极拳和焦作山水旅游资源高度融合,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打造太极拳旅游养生基地,创新发展太极拳文化娱乐业。

  太极拳的宣传弘扬。我市充分利用大型赛事,加大太极拳的宣传。积极呼吁联合国设立“世界太极拳日”。在央视、凤凰卫视、新浪、搜狐、人民网等知名媒体,开展“太极圣地·山水焦作”主题形象宣传。同时,利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孔子学院等平台,加强太极拳在海外的宣传。

  太极拳的国际交流。我市2013年与加拿大桑德贝市,2015年与韩国忠州市分别签署了太极拳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有效促进了太极拳在海外的推广。陈正雷等太极拳名家也受邀与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等多个国际知名院校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太极拳与人类健康方面的课题研究。

  当前: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

  如何承接国家、省相关政策红利?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盘中,太极拳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面对这一系列的政策,我们还需要认真解读,为太极拳的发展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政策支持。

  如何实现太极拳产业化融合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现状是龙头企业少、结构不合理、资源转化率不高、融合发展不够,这需要我们在发展中破解难题,从休闲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互联网产业、金融资本业、时尚产业的角度重新寻找太极拳发展的经济模式。

  如何建立太极拳标准化体系?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特点复杂,严重制约着太极拳的规模化培训、标准化竞赛、分级化考核、产业化研发等工作,如何把太极拳人才培养纳入学校教育序列,尤其是实现高等学历教育培养尤为重要,学院派将成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化发展的主渠道。

  未来:我们期待实现的愿景

  焦作未来发展的新航标。焦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已经描绘了美好蓝图: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品牌,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加快太极拳申遗,建设国家级太极文化中心,培育特色太极文化产业园区,筹建太极大学,推动形成太极产业与体育、教育、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圈,成为国内外太极拳人才培养高地、文化传承圣地、康体养生福地。

  要实现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利用好我市拥有的世界唯一的太极优势,世界一流的山水优势,发掘好独特的文化优势,依托深厚的医药优势,按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做好“五大支撑”。

  一是规划支撑。把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同时以太极拳为魂,融入城市整体规划的方方面面,让太极文化滋养城市精神。

  二是人才支撑。筹建太极文化大学,设立太极拳名家工作室,加大太极拳“六进”工作力度,奠定太极拳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是科研支撑。加快完成国家武术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持续办好“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逐步形成太极文化领域与政府、学者、企业家之间的长期联系和交流网络。

  四是产业支撑。筹建焦作市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构建以“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为内容,太极体育产业、太极旅游产业、太极健康产业、太极养老产业、太极文娱产业为主的焦作文化产业大格局。规划一批高质量的项目集群,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强市富民的创新发展焦作样本。

  五是资本支撑。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同时,设立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渠道投资,提高资本的贡献率。 本报记者 孙 军 整理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