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的“独苗”在200多公里外的城市工作、成家,王大娘与老伴总盼着儿子、儿媳带上孙子常回家看看。一家三口也是隔几周就回家看看老人,可每次回家,三个人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游戏或发微信海聊,与两位老人少有说话,两位老人满腹委屈。
(据《福建日报》)
如今很多老人盼儿女常回家看看成了“奢望”,相比之下,王大娘的儿子能带上媳妇和孙子隔几周就回家看看老人,还算“福气”的。可是每次回家,一家三口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游戏或发微信海聊,却顾不上与老人说说活,如此的回家看看,怎不叫老人满腹委屈,怎不叫老人黯然神伤?
一部手机联天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手机玩游戏、发微信、圈内聊天、看新闻、看八卦,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子女难得一次的回家看看,应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父母,正如歌者所唱:听听妈妈的唠叨,向老人谈谈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事情,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诚然,老人都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作为子女出于对老人的孝敬,也应该常回家看看,不应该让老人望眼欲穿,却只能“千年等一回”,这纵有千万般的无奈,也定然属于为不孝。而在“期望”与“应该”之中,肯定不只是形式上的“看上一眼”,还需要有心灵上的抚慰,情感上的交流,悲与欢的沟通。
其实,难得一次的回家,实在没有只顾埋头看手机的份,作为有孝心的子女,除了与老人有心灵上的抚慰、情感上的交流、悲与欢的沟通外,还应当观察老人的老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假若有明显变化,尽快带老人去医院做必要的体检。也不妨在老人的房子里转转,看看灯泡是不是都亮着、插座有没有接触不良、桌凳摆放是否有序、常用电器有没有问题、水龙头是否有漏水的现象、家里的走廊和过道是否通畅等,这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避免发生意外,是子女回家时应该做的。
有一种说法,叫“近在咫尺的陌生人”,指的就是上面这种情形,而对于回家看看的儿女来说,实在不应该。要知道,在这个身体上营养过剩的年代,老人不仅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正是这样,回家看看的子女多为老人提供些精神的营养就显得尤为可贵。本是行孝的“回家看看”,却成了只顾埋头把手机看的“看客”,这就忽略了老人的“最需要”,因而也让回家看看少了“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