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近一段时间,博爱县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把精准脱贫与慈善事业结合起来,让慈善人士的爱心有抓手、有载体,让贫困户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慈善的意义在于扶贫济困,其实质符合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如何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让慈善成为精准脱贫的强力支撑?博爱县通过精准识别,在全县37个贫困村确定了12309名贫困人口。针对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是因病、因孤、因残致贫的现状,该县采取助医、助学、助老等13种慈善脱贫方式,为捐赠者奉献爱心搭建了平台。
该县计划募集慈善资金50万元,救助特困重症病人95人。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可申请慈善助医。慈善协会参考城乡最低生活标准,综合考虑家庭成员从事职业、收入情况、家庭财产、居住条件、生活奢侈品使用情况、患者年龄段(是否为主要劳力)、病种、治疗费用、后续治疗情况等因素,一次性救助2000~10000元。
为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问题,该县计划募集慈善资金213.1万元,设立助学专项基金,按照小学阶段每人每年资助500元、初中阶段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高中阶段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大学阶段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的标准,资助30名初中和小学学生、34名高中生及115名大学生。
该县慈善扶贫工作得到了诸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关注和支持。9月初至今,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爱心单位(企业),对该县47户因病致贫家庭、84位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共计投入资金33.6万元。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