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扬州10月13日电(特派记者麻酩、杨丽娜)10月10日至13日,我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到许昌、南通、扬州进行参观考察。在此次考察即将结束之际,13日晚,考察团召开总结会就学习考察成果进行交流。市领导王小平、徐衣显、姜继鼎、王明德、秦海彬、王宏昌、贾书君、胡小平、杨青玖等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姜继鼎主持会议。
总结会上,考察团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考察学习情况,围绕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学习到了先进经验,今后将把考察学习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听取发言后,市委书记王小平说,这次赴许昌、南通、扬州三市的学习考察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后精心安排的,选择在市十一次党代会刚刚闭幕的时间节点,也有特殊用意,目的就是对标先进找差距,加压奋进促发展,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如何把感性的体会转变成理性的思路,把差距量化为加压奋进的目标,把决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王小平指出,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学”的问题。向先进地区学习是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而学,是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学,是为借鉴经验、少走弯路而学,是为汲取能量、提升自我而学,是为提振信心、坚定决心而学。我们要不甘落后,通过向先进学习,进一步树立问题导向,保持清醒忧患,坚定发展信心,加压奋进,砥砺拼搏,打好主动仗,争取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其次要弄清“学什么”的问题。一是学理念。理念决定格局,格局关乎长远。纵观三市,能够在这几年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都得益于秉承了先进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这两个关乎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南通坚持“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理念,聚焦发展,聚力项目,使南通成为江苏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地市之一。二是学气魄。这三市有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以大手笔勾画大格局、以大格局彰显大气魄、以大气魄引领大发展。比如,许昌大手笔实施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南通投入巨资打造了150多公里的高架路网,构建起了国内地级市首屈一指的立体交通体系。三是学方法。三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很多可资借鉴的方法。比如,在发展路径的选择方面,许昌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本土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南通坚持产业、科技、人才紧密结合,走创新引领之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开放招商方面,扬州近年来先后吸引9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企业落户;在项目建设方面,南通今年前8个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8个,完成投资531亿元;在优化服务方面,南通重视、尊重企业家,人大专门立法设立了“企业家日”。四是学精神。三市的干事创业氛围都很浓,干部普遍精神状态很好、工作作风很硬、发展劲头很足、创业热情很高,对工作极端负责,干事业追求极致,一步一个脚印,一环一环紧扣,不止步、不满足,发展的雪球越滚越大。扬州、南通以及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的做法为我们下一步改进作风、激发干劲树立了标杆、明确了参照。
第三要弄清“怎么学”的问题。一要带着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透过表象看本质,不仅要认真学习三市快速发展的先进理念、核心动能和特色经验,还要深度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影响和制约我市发展的原因,深度思考解决问题、谋划发展的方法和路径,真正做到立足差距找问题,带着问题学经验,让先进经验在焦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突出重点学。在转变观念、创新驱动、开放招商、城市经营、项目建设、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上学先进、补短板、促提升,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少说“不能干”、多说“怎么干”,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对企业的外部投资环境由政法委牵头进行专项治理,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进行督导问责,真正从平台、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要营造氛围学。要放大学习宣传的效果,大力宣传学习考察的成果,深度解读三市发展的经验,持续开展考察人员系列访谈,跟踪报道考察落实情况,刊发有深度、有广度的评论,激发全市思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全市干部群众参与进来、互动起来,引起共鸣共振,形成共识,真正把这次考察转化为带动全市上下务实重干、负重奋进的具体行动,形成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的浓厚氛围。四要狠抓落实学。要把“近学许昌、远学扬州”与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对照时间节点,认真查漏补缺,突出抓好经济运行、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暨“三区”建设、环境治理等工作。各企业要对标先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围绕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步伐,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真正在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中唱主角、扛大梁、当先行。五是转变作风学。当前,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还存在作风不硬、工作标准低,满足于过得去、遇见矛盾绕着走等问题。下一步,要少说困难,多说怎么办,以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把学习考察的成果再消化、再总结、再提升,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制定落实措施,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焦作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盼。
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讲话中指出,一要全方位找差距。通过四天的学习考察,我们要切实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开放发展以及思想观念、推进举措上,与许昌、南通、扬州三市的差距很大。我们不仅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而且发展理念滞后、工作推进不力,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慢作为、不会为问题依然突出。要赶超许昌、追赶扬州,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付出更多的努力,达到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效益,在共进之中才能实现更进。
二要全方位看优势。无论从宏观形势看,还是从全省发展看,我们都面临很多机遇。同时,焦作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基础优势、政策优势、项目优势等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市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战略任务,全市干部群众谋发展、求跨越的思想空前统一,上下齐心、人人思进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市县乡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大好局面。
三要全方位赶超车。一是筑牢“主支撑”。就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既是大趋势,也是发展现实需要,必须顺应趋势、乘势而上,打造竞争新优势。要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谋划实施更多的高端转型升级项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尽快打造一批超百亿元、超五十亿元企业集团;要深入推进产业智能化,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要积极推进产业服务化,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加快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二是突出“主抓手”。就是必须紧抓项目建设。要抓好现有项目,紧盯今年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豫商大会签约项目和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等,加强跟踪服务、跟踪督导,力争年底前,签约项目再落地一批、前期项目再开工一批、在建项目再建成一批。要抓好项目谋划储备,重点在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海绵城市、供热管网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盘子。三是发动“主引擎”。就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订好科技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壮大一批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发展一批专、特、精、尖的中小微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成果引进投入力度,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四是激发“主动力”。就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活力。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要制订详细招商方案,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开放招商的质量和水平。要认真落实我市与扬州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制订具体工作方案,谋划合作项目,用好扬州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复制推广扬州现成的经验做法,加快各领域转型升级。五是打赢“主战场”。就是尽快在城市建设上实施大动作、大行动。中心城市已经到了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重要节点,必须以大促大,重点实现三个突破:要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以高品位的城市定位倒逼理念转变,用规划引领建设,引领城市向宜居宜业宜养发展,引领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现代精品、创造未来遗产。要在功能完善上求突破,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路网;加快推进集中供气供热、黑臭水体治理、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等工程,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要在改造提升上求突破,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对接、招大引强,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等不靠、多头并进,年底前抓紧启动一批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服务业两区提升项目,打造群众生产生活的福祉。六是打响“主品牌”。就是进一步抓好云台山、太极拳两大名片开发利用,带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要以云台山为核心,整合沿黄河、沿太行山旅游资源,重点推进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建设,加快发展全域旅游;要围绕太极文化,扩大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养生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旅游业由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游转变。七是强化“主保障”。就是抓好软硬环境建设。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的理念,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养商”的发展环境。要认真开展“四项对接”活动,建立常态化的银企对接机制,加强政府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疏通金融血脉。要落实省降成本专项行动50条意见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要继续健全完善工业、服务业、农业、金融、发改、财政六本服务台账,帮助企业解决矛盾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徐衣显最后安排部署了完成年度目标、城市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招商项目跟踪落实、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考核问责机制、项目观摩筹备等近期政府的七项重点工作。